top
論文投稿
病人的安全就是醫院的基石 感染管制是病人安全的基石
工程感染管制用於醫院改建或整修工程之經驗分享
投稿分類 其他
主委發表種類: 壁報
投稿標題(中): 工程感染管制用於醫院改建或整修工程之經驗分享
投稿標題(英): Experience Sharing of Engineering Infection Control in Hospital Renovation or Renovation Projects
投稿摘要: 前言 醫院在拆除、建造、裝修及維修保養期間,容易產生粉塵、氣霧或水霧醫造成醫療照護相關感染事件,醫院應盡可能降低工程整建所帶來的感染風險。醫院改建或整修前、中、後過程之感染管制為一不容忽視的議題。 方法 參考美國建築師學會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 AIA) 建議將工程風險評估分為 I、II、III、IV 共4級。 1.施工整修評估範圍:病房單位、有醫療處置行為單位(如:心導管中心、內視鏡中心等)、有處理醫療用物單位(如:中央滅菌供應部等)、工程區域上下左右樓層單位若為醫療單位者。 2.施工前:(1)邀請各相關科室參與設計圖規劃。(2)平面配置圖確認:使用單位將平面圖、「工程整建之感染管制風險評估單」及「工程整建許可書」給感控中心評估後簽核。(3)施工說明會:風險等級屬於「III、IV」,於施工期間依感染管制措施等級因應,必要時由專責單位邀集相關單位及感控中心參加。 3.施工中:(1)施工中稽核:風險等級屬於「III、IV」且施工所影響的單位為高危單位,如:保護性病房、移植病房、正壓的病房、手術室、中央滅菌供應部、血液透析室、加護病房,每2週進行施工中查核;非高危單位且工期超過一個月以上,每月進行施工中查核。 (2)依照施工風險:施工單位若為高危單位,依現場狀況評估是否介入:空氣落塵檢測及水質監測。 3.施工後:完工後審查:依「完工審查表」進行工程驗收,確認清理環境及設施完整並進行正常、安全運作。 結果 2009年~2021年風險評估I級、II級共136件、III級、IV級 共321件,施工中常見缺失:,施工常見缺失有:該區域未張貼許可書(5.88%)、門未關閉妥當並密封(4.63%)、所有阻隔屏障窗戶未關閉(4.30%)、工程區域內無抽風設備(2.17%)、未使用加蓋的容器盛裝廢棄物(0.93%)及未依區域適當穿著(2.17%)。 討論 執行發現以下常見缺失需再注意之重點如下: 1.施工前:(1)動線無交叉感染之虞、溫濕度調節、正負壓設定等。(2)施工區域安全防護及圍籬,避免粉塵外洩。 2.施工中:(1)確保及檢視施工區域安全防護及圍籬完整,避免粉塵外洩,若有粉塵產生需使用集塵器及排煙設備。(2)廢棄物需集中放置並加蓋運送。 3.施工後:清理環境及設施完整並進行正常、安全運作。 結論 醫院整修可能造成環境感染風險進而造成病人危害,故改建或整修工程前相關人員如感染管制人員、工務、勞安及使用單位需要確認工程相關注意事項,及讓施工過程感控風險降到最低,減少病人可能在過程中遭受的傷害。
稿件檔:
加入會員 | 忘記密碼
1.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
2.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3.感管之友轉正式會員沿用原密碼。
帳號
密碼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