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論文投稿
病人的安全就是醫院的基石 感染管制是病人安全的基石
某醫學中心三管監測之BI系統建置經驗分享
投稿分類 感控監測
主委發表種類: 壁報
投稿標題(中): 某醫學中心三管監測之BI系統建置經驗分享
投稿標題(英): Experience sharing of BI system construction for three-tube monitoring in a medical center
投稿摘要: 前言 因應醫院「智慧決策支援推動」任務_BI模組建置工作,自2019年將三管監測(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CAUTI、Central Line Associ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LABSI、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由原本人工PPT繪圖改BI商業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BI)系統,由BI將數據導入完成圖表。BI系統的建置使三管資料(使用率、感染密度等)能及時提供給臨床單位,單位可以隨時查詢歷年三管感染的趨勢狀況。 方法 一、書寫模組定義規範書: (一)三管使用率(密度)模組定義:包含開發單位、人員、資料表來源(數據庫) 等。 (二)三管使用率(密度)指標定義:包含分母、分子、運算方式、閾值等。 二、參閱BI建置系統的相關資料,與資訊工程師及協助的同仁討論建置模組。 三、模組在設置初期先導入一年數據,看系統是否能運行順暢無誤。後續再陸續增加需要的功能頁簽(如:各單位監測頻率、導管的燈號圖示等)。 結果與討論 2019年BI系統建置初步完成,每月會核對數據是否導入正確,核對時間長達一年。至今,每月醫療照護相關感染(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 HAI)結案後將導管相關數據導入系統即可完成圖表,並不定時抽審核對數據是否正確,可避免人工輸入資料錯誤,且可依選取的區間查看導管感染的趨勢。感染管制師可依據BI監測的圖表來查看單位是否異常,如超過閾值會與感染科醫生討論是否需要寫PDCA。從2019年至2021年發現,BI系統的建置完成明顯改善工作所需的時間,由原本的每月3-4小時縮減到半小時;輸入資料的錯誤次數由每年的3-5次降低為0次。 結論 BI未建置前感管師需手動輸入數據,包括:導管相關感染人次、導管使用人日數、住院人日數等,需花費不少時間來輸入數據及核對PPT圖表,透過BI建置改善工作作業流程,將時間更有效運用,進而提升感管師的工作效率。
稿件檔:
加入會員 | 忘記密碼
1.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
2.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3.感管之友轉正式會員沿用原密碼。
帳號
密碼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