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LOGO

歷年發表稿件

【E指通】建置COVID-19陽性個案自動通報資訊化作業系統降低感管護師通報工時

其他

壁報

【E指通】建置COVID-19陽性個案自動通報資訊化作業系統降低感管護師通報工時

【E infectious Disease Bulletin】Establish an information-based operation system for automatic notification of COVID-19 positive cases to reduce the working hours of infection nurses to report

前言
COVID-19本土個案大爆發,指揮中心為簡化法定傳染病通報作業,並於2022年4月29日啟動檢驗陽性健保資料庫自動轉通報作業流程。
此「簡化流程」與原傳染病通報欄位不一致,反而造成感管護師需要〝人工比對補輸入資料〞的耗時,每筆資料需耗時約10分鐘,統計2019~2021全年度本體系總通報量為47,646件,疫情大爆發後單2022年5月份全體系通報量高達84,284件,已遠超過前三年件數,若以每筆需耗時10分鐘計算則須用84,2840分鐘完成所有作業,已嚴重超出感管護師工作負荷,因而導入智能化通報作業系統,降低感管護師人工比對作業。
方法
經體系內跨院區及跨科室的討論下,擬定三階段因應策略下:
第一階段(實驗室陽性檢驗結果自動健保IC上傳轉通報):
1.實驗室陽性檢驗結果同步轉院內通報單。
2.院內通報單須有完整資料帶入,將【需含快篩檢驗結果】及【PCR檢驗結果】設為必要欄位。
3.傳染病提報索引增設通報至CDC結果欄位,另依據【院內通報編號通報最小~最大值篩選鍵】增加大院區多人協助通報功能。
4.另配合資訊修改,通報路徑由HIS2.0版改成4.0版執行,提升通報作業效能。
第二階段(家用快篩陽性經醫事人員判讀視同確診,一律採用健保IC卡上傳機制):
1.實驗室陽性檢驗結果及醫師快篩陽性判讀設定完整通報檔案,每小時上傳至CDC系統進行基本資料補正。
2.加速現場醫師作業,醫師判讀家用快篩進行通報作業,通用欄位設定自動帶入。
結果
經資訊化介入後,原需每筆資料耗時10分鐘,透過第一階段改善縮短每筆通報時間僅需耗費約1.5分鐘,有效減少8.5分鐘的工時;再透過第二階段改善,大幅縮短在COVID-19法定傳染病通報業務之料之比對,僅需針對醫師外院通報個案資料,因有住院用藥需求而向CDC系統抓取通報資料,或是零星個案因個人保險需求而進行人工作業調整,若以每天處理類似案件10筆,透過病歷調閱,每筆3分鐘計算,於COVID-19通報案件僅需花費30分鐘/天,可以大幅縮減感管護師執行該作業之工時,尤為因社區大規模感染各醫療院所皆發生員工確診、院內相關單位有確定病例或是群聚事件發生,讓感管護師可有更多的時間去因應上述情境,降低重複性之作業。
討論
透過跨部門討論及資訊化協助下可以縮短人工通報比對之工時達85%;又隨情指揮中心滾動調整通報政策快篩陽性確診認定再導入第二階段可省去剩下15%工時。
新興傳染病無所不在,倘若爾後於疫情大爆發冀望可以比照透過資訊化協助,省去人工比對提升通報作業之效益。
關鍵字: COVID-19通報作業、資訊化

會員專區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