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LOGO

歷年發表稿件

降低某醫學中心內科加護病房泌尿道感染事件經驗分享

感控監測

壁報

降低某醫學中心內科加護病房泌尿道感染事件經驗分享

Experience of Reducing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ncident in a Medical Intensive Care Unit of a Medical Center

前言
加護中心是發生醫療照護感染的高危險單位,主要原因是病人疾病嚴重度高、免疫力低、抗生素使用與多項侵入性醫療處置。加護中心最常見的侵入性治管路有氣管內管、中心靜脈導管及導尿管三種。護理人員若無落實標準執行照護及正確的感染管制觀念,病人的管路,反而成為感染來源。
導管相關泌尿道感染是加護病房重要感染之一,病人一旦發生感染即會延長住院天數,甚至引發全身感染而致命。2021年度全院加護中心泌尿道感染佔全院感染16.2%,內科加護中心僅佔2人次。內科加護中心於2022年2月收案總人數為7人次,其中泌尿道感染佔57.1%,感染密度高達15.87‰且達統計學上有顯著差異,故引發感染管制中心介入降低此異常事件之動機。
方法
1. 依2018年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推動醫療照護相關感染監測定義,比對病歷紀錄進行收案。
2. 實地觀察照護過程:於3月21日~4月8日由單位主管內部稽核、感管師外部稽核,稽核置放導尿管的適應症與流程,病人每日會陰照護、導尿管照護過程及手部衛生等項目來進行稽核觀察。
3. 討論與教育:加強單位每日常規照護如:床上擦澡、導尿管護理、清洗會陰部、清理排泄物及尿液等清潔內容。採取2日制以2%CHG進行擦澡:單日擦單號床個案、雙日擦雙號床個案,當日未擦澡病人給予會陰照護。每星期感染管制師與單位人員進行討論:對於院內建置的導尿管護理技術、執行洗手五時機、擦澡流程,且將稽核結果回饋單位人員。
結果
稽核期間,發現護理人員給予病人擦澡後,未先洗手更換手套即執行會陰照護與導尿管護理外,手部衛生正確性與洗手時機皆可完成,給予加強教育後已改善; 期間醫師/護理師在置放導尿管與管路消毒方式,皆合乎流程標準,但輪調新進加護中心醫師在置放過程仍不夠熟練,因此,請總醫師將輪調進入單位之醫師,先安排至臨床技能中心受訓通過考核後,方可直行導尿管置放。後續追蹤除3月與8月分別有2例、1例泌尿道感染個案外,至2022年10月止無發生泌尿道感染個案,此次泌尿道感染個案增加事件亦獲得改善。
討論
此次事件措施介入後,審視泌尿道感染照護標準及清潔規範,落實正確執行手部衛生方式及不同照護部位時需更換手套及洗手,建立正確擦澡順序、儘早移除管路的觀念,同時給予醫師導尿管置放技術認證。後續單位人員除落實上述措施外,對於管路留置可藉由交接班、醫師查房教學活動、共同照護會議討論病人問題原因及後續追蹤、病房會議的宣導及在職教育,來落實組合式照護模式以提升醫療團隊照護的能力。

會員專區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