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LOGO

歷年發表稿件

運用多面向環境清潔策略降低醫療照護相關感染之探討

感控監測

壁報

運用多面向環境清潔策略降低醫療照護相關感染之探討

Multiple-dimensions of Environmental Cleaning Strategy for Reducing 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

前言:
疾病管制署醫院感染控制查核作業以及醫院評鑑作業條文要求醫院需「落實環境清潔消毒及管理」。醫療機構需據此訂定環境清潔相關措施及改善計畫,同時監測院內醫療照護相關感染之各項指標,以提升醫療照護品質。醫療照護相關感染發生於住院病人身上不僅耗費金錢、時間、人力,更可能影響病人生命的安全。目前各醫療機構內除了致力於推動各項感染管制相關措施,更加強在環境清潔的落實,環境表面的微生物可能經由手部與環境的接觸轉移到病人,許多環境表面都曾因為受到污染而導致群突發情形發生。
本研究期望藉由政策制定、實地執行、稽核成效等多面向環境清潔策略,除整合整體環境清潔措施,並檢視是否能有效降低醫療照護相關感染的發生。
方法:
本研究針對某醫學中心之環境清潔措施進行整合,並依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發布之醫療照護相關感染監測定義,判定是否為醫療照護相關感染之個案,並針對介入前後醫療照護相關感染個案以卡方檢定進行分析有無顯著意義,另進一步分析環境清潔措施改善後感染個案及感染密度是否有下降。
研究共分兩階段進行,(1)不定期舉辦環境清潔相關之教育訓練、檢視及修訂環境清潔流程;(2)落實監測及稽核,定期以漂白水測量儀監測院內統一泡製之漂白水濃度是否符合標準、每月統計環境清潔目視法統計表、使用ATP生物冷光法環境監測。

結果:
經檢視院內環境監測及稽核項目:(1)漂白水濃度:院內泡製之漂白水濃度皆可達標準。(2)環境清潔目視法之統計表:持續監測環境病室督檢表達成率皆可達標準。(3)每月進行ATP環境監測並統計結果:除2021年8月份ATP合格率低於80%,其餘月份皆可達標準。另統計本院醫療照護相關感染個案:以感染人次來看並無明顯下降,以卡方檢定比較無顯著差異。

討論與結論:
本研究目的希望透過整合醫院環境清潔應用策略,並且強化清潔技能與共識,除提升環境清潔措施,並期望能降低醫療照護相關感染密度,惟因2021年受COVID-19疫情影響,整體感染收案受到不同干擾因子影響,包括:住院人日數、病患嚴重程度等,而導致醫療照護相關感染無明顯變化,但仍持續監測院內相關環境清潔相關數值並加強宣導環境清潔。
研究設計中雖未將環境培養納入監測指標,但在疫情期間,為避免院內群聚事件發生,除一般目視法、ATP檢測以外,更於專責病房中定期進行環境培養,皆無COVID-19病毒殘留於環境中。未來期望能在疫情後,持續加強環境清潔相關技能及知能,真正有效能降低醫療照護相關感染密度,提升病人照護品質。

會員專區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