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論文投稿
病人的安全就是醫院的基石 感染管制是病人安全的基石
某兒童醫學中心急診防疫規劃經驗分享
投稿分類 其他
主委發表種類: 壁報
投稿標題(中): 某兒童醫學中心急診防疫規劃經驗分享
投稿標題(英): Experience sharing of emergency epidemic prevention planning in a children's medical center
投稿摘要: 前言 2022年4月起新冠肺炎情勢嚴峻,兒童染疫個案持續上升,全台急診室人滿為患,嚴重影響急重症運行量能,急診為醫院的防疫第一線,但也可能成為防疫破口,故規劃兒童急診病人分流,避免來院病人動線群聚,加速醫護處理程序,降低交叉感染及縮短就醫等候時間。 方法 1. 病人分流: (1) 設置分流指示牌標示清楚高風險族群,使民眾就醫時可先自行分流。 (2) 於檢傷櫃檯護理人員詢問TOCC後,將病童分為高風險(確診)、高風險(疑似)及低風險,並分區執行看診作業,高風險(確診)、高風險(疑似)於戶外就診區看診,低風險則入急診室看診。 2. 設施設備 (1) 增設戶外獨立看診區:A區為高風險(確診)、B區為高風險(疑似)。 (2) 增設戶外正壓採檢站:內部採用厚壓克力做為完全阻隔,獨立正壓空調(氣體由外部導入,現場空氣只出不進),裡面採檢的醫護不需穿厚重防護衣,也能在舒適安全的環境為病患服務,效率大為提升。新採檢站另具有即時的雙向通訊系統,醫師不但可以採檢,也可以同時看診病患。 (3) 增設急診觀察室確診病人待床區:獨立動線且可收置確診病人共6床,設有前室脫除PEE區域及專用廁所。 3. 人員管理 (1) 急診全區管制,急診病人及家屬由急診大門進出,且出入時需核實身分。 (2) 全區人員配戴N95 以上等級口罩/面罩/隔離衣、高風險及低風險醫護人力不交叉照護。 (2) 員工健康管理與監測:每日回報測量體溫並登入於自主健康管理通報,若通報有發燒、呼吸道症狀或腹瀉等症狀未進行就醫者感控中心進行關懷並了解未就醫原因。 4. 環境清消 (1) 訂有新興傳染病急診清潔流程及廢棄物運送動線。 (2) 提供拋棄式消毒紙巾供現場隨時清消環境及設備。 討論 自2022年4月疫情持續截至10月急診就醫人數為18928人次,其中就醫採檢人數為8910人次,因應病童就醫人數上升:(1)兒科部規劃人力支援備援機制,增派醫護上班人數增加看診診次(2)將掛號及檢傷流程分開獨立作業,降低人力負荷及縮短病患等待就診時間,加速消耗大量就診病童。 結論 急診為醫院對外首要窗口,面對疫情首當其衝面臨的是大量的就醫病患,面對COVID-19 病人分流、動線管控、人員感控觀念於前線打仗尤為重要,本院為因應後續疫情擴大,規劃擴充急診確診留觀區因應病床數不足、戶外篩檢區、看診、領藥提供一站式服務,以負荷急速上升確診病童,給予適當及急迫切醫療照護。
稿件檔:
加入會員 | 忘記密碼
1.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
2.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3.感管之友轉正式會員沿用原密碼。
帳號
密碼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