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LOGO

歷年發表稿件

精神專科醫院COVID-19群聚事件處理經驗分享

群突發處理

壁報

精神專科醫院COVID-19群聚事件處理經驗分享

The Experience Sharing on Management of COVID-19 Clusters in a Psychiatric Hospital

[前言]
精神科照護型態與人口密集機構相似,設備多共用浴廁,醫療照護多團體活動(例如:生活討論會、職能治療、團體用餐),且人力有限難以分區,故傳染病易擴展成群聚感染而面臨隔離與照護的困境。

[方法]
某精神專科醫院於111/5/29~111/11/18共9個病房發生11起COVID-19群聚事件,通報301位確診,調查與處理匯整如下。
在暫停病人非必要外出及管制探病且確診時多已入院超過14天,群聚感染原因:
1.起始由員工(含實習生)於社區感染帶入院內,亦不排除病人至外院就醫而感染。2.感染後無症狀或症狀輕微,但已具傳染力。3.人力有限,需跨單位執勤或突發事件支援。4.團體活動時,病人因精神症狀無法全面配合戴口罩。5.設備限制,病人共用浴廁、飲水機、電話...等成環境傳媒感染。

介入措施:
1.病房管制:(1)暫停病人轉入與探病。(2)規劃確診者、接觸者、風險個案分區隔離。2.硬體應變:(1)公共浴廁規劃分區使用,分流定時帶如廁,確診者使用後立即清消;病室內提供尿壺或便盆椅供急需。(2)需上鎖的病室,採用無線呼叫器供緊急時使用。3.減少暴露:(1)分區或規劃照護動線。(2)確診者由護理師全責照護(含清潔)。(3)供膳改盒餐,垃圾由照服員丟棄,減少廚工暴露風險。(4)易囫圇吞棗的病人,移至隔離室外觀察用餐,減少異物梗塞風險。(5)適時調整精神科處方,減少人員執行約束而被毀損隔離裝備的風險。(6)延後非急迫性的醫療。(7)暫停實習生。4.減少污染:(1)公共區域清消增為三次,漂白水提升至5000ppm。(2)開啟浴廁及大廳的排風扇。5.員工與接觸者定期篩檢。

[討論]
早期興建的精神科病房多為無浴廁的病室,病人隔離首要衝擊為如廁的需求,疫情急速擴展也使得多人隔離一室面臨便盆椅不足困境,但人力不足無法隨時帶病人離開病室至公共廁所。病室無浴廁衍生出共用便盆椅、無法洗手、確診與非確診者分流使用公共浴廁之環境傳媒感染的風險,另亦有生理需求、隱私無法維護的疑慮。

[結論]
良好的病室設計可降低感染群聚,包含易清潔的材料、床位、空調、手部衛生與浴廁設施...等,而浴廁共用是微生物傳播原因之一,但精神科病房設置標準尚未規範病室應設有浴廁,由此次經驗了解病室獨立浴廁在感染管制、照護負擔及病人身心需求的重要,期望精神科病室在規劃或整建時,除配合病人特性,亦需納入預防醫學的觀點。

會員專區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