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論文投稿
病人的安全就是醫院的基石 感染管制是病人安全的基石
藉由要因分析手法降低某呼吸照護病房萬古黴素抗藥性腸球菌移生
投稿分類 群突發處理
主委發表種類: 壁報
投稿標題(中): 藉由要因分析手法降低某呼吸照護病房萬古黴素抗藥性腸球菌移生
投稿標題(英): Reducing Colonization of Vancomycin-Resistant Enterococci in a Respiratory Care Ward via Cause & Effect Analysis
投稿摘要: 前言 腸球菌屬(Enterococci)為常見醫療照護相關感染致病菌之ㄧ,尤其是對萬古黴素具抗藥性腸球菌(Vancomycin Resistant Enterococci, VRE)對臨床治療更為棘手,Enterococci中又以屎腸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 E. faecium)為主;台灣醫院感染管制與抗藥性監測管理系統(Taiwan Health-care associated infection and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Surveillance, THAS)2022年第二季報告內容:醫學中心加護病房VRE比率由2013年的28.6%增加至2022年第2季的48.4%;區域醫院則由 21.4%上升至 42.9%,且E. faecium排名由2013年的第7名上升至2022年截至第2季的第1名,顯示該菌株在醫療照護相關感染中相當重要。因VRE減低了臨床醫師抗生素用藥之選擇性,導致用藥的窘境,進而延長病人的住院天數、增加罹病率以及提高死亡率。本研究為探討某呼吸照護病房病人尿液檢體VRE菌株之增加趨勢,藉由品管手法,調查VRE移生率增加之原因,進而採取配套措施,降低該菌移生趨勢。 方法 本研究針對2021年8月起至2022年8月止,病人於某醫院呼吸照護病房住院期間所採檢體培養出VRE者,列為收案對象,每月監測單位新增VRE移生個案數,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後續導入品管手法-「要因分析(Cause & Effect Analysis) 」,針對人員、方法、材料、時間、環境,進行分析,檢視問題點,進而進行改善。 結果 統計期間,新增VRE移生病人共計20人次,檢體培養出VRE主要85%(17/20)為尿液檢體,15%(3/20)為血液檢體。研究期間,以2021年9月與2022年3月新增3人次為最多;而2022年7月至8月10日止,已連續兩月各新增3人次,故8月中旬導入要因分析品管手法。調查發現,稽核工作人員時,均落實手部衛生、穿隔離衣照護VRE移生病人;但在協助病人倒尿壺過程後,並未適當擺放,尤其尿壺之壺口直接碰觸地面,有染污環境風險、工作車物品未落實乾淨物與污染物區隔擺放、陪病看護照護過程未落實穿隔離衣與執行接觸防護。故請單位規劃尿壺固定位置擺放、建立區隔乾淨物與污染物觀念、教育看護手部衛生與接觸防護措施。介入措施後,8月中旬至9月止,無新增VRE移生病人。 討論 抗藥性菌株是感染管制重要議題之一,藉由品管手法可以協助臨床檢視照護過程、發掘問題並採取相關配套措施,改善問題。臨床端亦需依據疾病管制署針對抗藥性菌株之感染管制措施規範,每天落實手部衛生、接觸防護等相關感染管制措施。另Vancomycin抗生素用藥管理與每日環境清潔及消毒亦是不容忽視之重點。惟有確切落實各項感染管制措施,方可降低抗藥性菌株移生趨勢,提升醫療照護品質。
稿件檔:
加入會員 | 忘記密碼
1.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
2.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3.感管之友轉正式會員沿用原密碼。
帳號
密碼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