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論文投稿
病人的安全就是醫院的基石 感染管制是病人安全的基石
長期照護機構的COVID-19群突發感染處理經驗分享-以南部某護理之家爲例
投稿分類 群突發處理
主委發表種類: 壁報
投稿標題(中): 長期照護機構的COVID-19群突發感染處理經驗分享-以南部某護理之家爲例
投稿標題(英): Experience sharing of COVID-19 cluster infection management in long-term care institutions—Taking a nursing home in the south as an example
投稿摘要: 前言: 長照機構住民多半屬患有慢性病或是失智、長期臥床的高風險族群,確診後出現中、重症、死亡更是嚴重。在各處均出現COVID-19社區感染,具高度群聚感染風險的住宿機構無可倖免。南部某護理之家在6/10發生第一個確診個案,同室住民9人除採檢也作隔離觀察措施,6/13及6/15觀察中的住民中新增5名確診,6/16及6/17除觀察區住民外,同樓層新增10名確診個案,而6/20一天不同樓層及房間新增25名確診住民,且照護的工作人員3名確診。進一步了解發現確診住民未集中區域隔離照護,而是分散於二個樓層,接觸觀察期的住民雖同一病室但接觸日期均不相同且分散於確診住民之住房旁,照護的工作人員亦未分區且動線無規畫管制,清潔人員執行清消作業亦無區分清潔工具、漂白水濃度及消毒頻率。為能避免確診住民繼續擴散,及影響照護工作人員健康,因此即刻依發病日期、接觸狀況分樓層及房間分區收治隔離,並採取相關介入措施、建立人力備援計畫,以免群聚造成整個機構運作癱瘓。 方法: 1.照護區塊劃分:紅色照護區(3樓)為確診住民、黃色照護區(2樓):接觸確診者住民觀察區、綠色照護區(1樓)健康住民。 2.工作人員分組:紅色照護區(3樓)以曾確診過之照護人員為優先,黃色照護區(2樓)以打滿三劑疫苗之照護人員為主。 3.個人防護裝備:依照護區提供N95口罩、防水隔離衣等 4.動線規劃:不同樓層規劃單一出入口及不同樓層轉送動線規劃 5.解隔離條件設定:確診住民隔離期滿7天後採檢、接觸過確診的住民於第3、7天快篩、健康住民於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時採檢快篩。 6.環境清消規範:紅色照護區(3樓)及黃色照護區(2樓)以高濃度漂白水至少每日清消一次,綠色照護區(1樓)以低濃度漂白水每日至少清消一次。 7.落實感染管制措施:落實手部衛生及口罩配戴、用餐分批並規範距離。 結果: 1.確診人數降低:於6/21-6/30期間,仍陸續有17名確診住民發生,7/1-31僅3名確診住民發生,但均無照護工作人員確診。 2.建立機構「新興傳染病群聚處理流程」供參閱遵循。 3.建立新興傳染病群聚處理流程演練計畫。 討論: 在社區感染風險增加的情況下,長照機構內工作人員及探視的家屬因為出入社區,導致住民確診風險相對增加,而在群聚發生時亦造成健康的住民可能被感染及沒健康的照服員跟護理師可照顧。因此機構若未將確診者送醫,應落實分區分流照護,加強照護工作人員動線及清消作業,避免疫情失控造成機構醫療資源崩潰措手不及。
稿件檔:
加入會員 | 忘記密碼
1.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
2.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3.感管之友轉正式會員沿用原密碼。
帳號
密碼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