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論文投稿
病人的安全就是醫院的基石 感染管制是病人安全的基石
某醫學中心急性精神病房發生COVID-19群聚事件調查
投稿分類 群突發處理
主委發表種類: 壁報
投稿標題(中): 某醫學中心急性精神病房發生COVID-19群聚事件調查
投稿標題(英): Investigation of COVID-19 outbreak at an acute psychiatric ward of the medical center
投稿摘要: 前言: 111年3月31日,某醫學中心急診護理人員確診,疫調在3月27日曾有外地旅遊團之2歲病童確診足跡。依據當時中央政策除回推4日匡列接觸者外,另擴大採檢曾於急診留觀之其他病患,追溯到1位78歲女性於3月28日PCR採檢陰性後收住精神科病房,其擴大採檢時抗原為陰性,於4月1日PCR陽轉,故當日下午進行病房普篩,新增3名病患確診,故啟動防疫措施。 方法: 依據CDC院內接觸者或風險對象確診陽性個案數,決策後續感染管制措施包括:(1)將病患全數轉至另一清空之急性病房做居家隔離照護; (2)工作人員未打滿基礎加強劑者辦理居家隔離,其餘向衛生主管機關申請醫療照護工作人力短缺,持續照護並於每日上班前進行抗原及PCR檢驗;(3)病房區於病人轉出後靜置7日再執行終期清消;(4)依據「醫院因應院內發生COVID-19 確定病例之應變處置建議」指引,為評估環境中汙染情形及確認環境清潔消毒之效果,進行適當的環境採檢。 結果: 疫調結果發現,本次指標個案為失智症患者,護理人員曾將病患安置在護理站內餵食就近照護,故環境採檢除指標床有檢出病毒量外,分別在護理站兩處也有檢出。病患全數移出後先將環境靜置再全面清消,並採UVC輔助使用,待全病房區環境採檢陰性才恢復使用。所有列為風險對象之病患及工作人員於4月17日結束自主健康管理期,期間無新增個案。於該事件結束後,病房增設新入院病患隔離觀察區(觀察5日),防止潛伏期間陽轉波及其他病患。政策執行截至目前為止成功防堵2位入院篩檢PCR陰轉陽的病患。 討論: (1) 病房特性:精神科病患在照護上較難以限制活動範圍及落實配戴口罩,且常有團體治療或是會在共同空間用餐,一旦有確診個案,容易引發大規模的群聚。 (2) 病患屬性:精神科病患由於認知功能部分缺或是不善表達,也較難意識到身體上可能因COVID-19所帶來的症狀。事件發生當時報備當地衛生主管機關後,表示該科病患不適合居家隔離,禁止辦理出院,故留在本院隔離至期滿;另也因照護模式有別其他科別,只能由原團隊接續照護。 (3) 病毒特性:本案於留觀期間與確診病童床位鄰近,疫調時也發現有工作人員交叉的情形。雖病患入院期間未有明顯的症狀,於潛伏4日後發生陽轉。 結論: 精神科病人通常需要長時間的住院治療,且照護環境多為公共使用,病患處於急性期時亦可視為高度被傳染的危險群體,現階段中央政策逐步放寬的情況下,比照一般病房區管理確實會存在相當的風險,而精神疾病為引發重症風險因子之一,仍須加強監測及管理。
稿件檔:
加入會員 | 忘記密碼
1.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
2.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3.感管之友轉正式會員沿用原密碼。
帳號
密碼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