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論文投稿
病人的安全就是醫院的基石 感染管制是病人安全的基石
實證探討雲端都治及傳統都治對結核病患者服藥遵從性影響
投稿分類 其他
主委發表種類: 壁報
投稿標題(中): 實證探討雲端都治及傳統都治對結核病患者服藥遵從性影響
投稿標題(英): The Effectiveness of Video-Observed Therapy for Tuberculosis Treatment Adherence
投稿摘要: 前言: 肺結核屬於台灣常見法定傳染疾病之一,絕大多數病人在規則服藥下得以治癒,盡早接受治療,可避免病程惡化、提高治療成功機率,甚至避免傳染給他人,但是少數會因為不規律服藥或不適當的處方,衍生出抗藥性,造成治療困難性,因應世界衛生組織結核十年減半計畫,台灣從2006年起開始施行都治計畫,在關懷員協助下,進行送送藥到手、服藥入口、吞下再走,確保病人服下每劑藥物,才能如期完成治療,避免產生抗藥性,隨著3C設備的普及化,台灣目前針對短期出差/旅遊、遊覽車計程車司機或其他移動性質職業者、外籍配偶短暫返鄉、台商以及COVID-19確診或隔離狀態下,才能接受雲端都治,然而雲端都治能降低人力成本,因此引發筆者好奇若以雲端都治進行個案管理,是否能達到相同甚至更好的服藥遵從性。 方法:以實證的方式形成PICO問題,以關鍵字tuberculosis AND (“Video Observed Therapy” OR “digital technology” ) AND (adherence OR “medication compliance”),在華藝線上圖書館、Cochrane、CINAHL、PubMed資料庫針對標題及摘要欄位進行檢索,此PICO問題屬治療型問題,根據英國牛津大學實證醫學(2011)文獻證據等級評比,優先選擇Level 1證據等級的文章。檢視內文排除探討成本分析及已納入系統性文獻回顧中的文章後,共收入1篇系統性文獻回顧及1篇類實驗研究文章進行評讀。 結果: 以JBI系統性文獻回顧及類實驗檢核表,分別評讀納入文章,綜合評讀結果證據等級分別為Level 1及 Level 3,系統性文獻回顧共收入4篇研究,雲端都治在完成治療率無統計上的顯著差異(p=0.35 ; 95% CI:0.93-2.43),甚至雲端都治有更好的服藥遵從性(p<0.0001 ; 95% CI:2.26-3.45)(Truong et al., 2021),在類實驗研究結果顯示雲端都治較傳統都治能提升2.56%(95% CI:4.80 -0.28)服藥遵從率(Burzynski et al.,2022)。 討論: 目前台灣雲端都治已完成系統建置,相較於傳統都治必須於限制的時間及地點服藥,雲端都治能夠為患者帶來更大的便利性,而文獻也證實能獲得相同甚至更好的服藥遵從率,在這樣的條件下,雲端都治所耗費的人力及時間成本,會相較於傳統都治更具有成本效益,研究也證實了雲端都治的成本效益(Fekadu et al., 2021),期望能推廣於臺灣結核病患者,帶來更具便利性及效益的都治方式,但在台灣60%的結核病患者為65歲以上的老年人,網路及手機操作較不熟練,難以執行雲端都治,因此在推廣前仍需要審慎的評估雲端都治的配合以及病人遵從性,並且當雲端都治無法落實時,應啟動相關應變措施,讓結核病患者能夠有良好的服藥遵從性,盡早達到2035終結結核的目標。
稿件檔:
加入會員 | 忘記密碼
1.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
2.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3.感管之友轉正式會員沿用原密碼。
帳號
密碼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