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LOGO

歷年發表稿件

降低兒科加護病房結膜炎醫療照護相關感染之經驗分享

感控監測

口頭

降低兒科加護病房結膜炎醫療照護相關感染之經驗分享

Experience Sharing on Reducing Conjunctivitis 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s in 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s

前言:本院107年兒科加護病房醫療照護相關感染第一名為結膜炎,而新生兒眼炎一般多在出生後5~14天發病。發病開始可能是一側眼部,但隨着病情發展可使另一側眼睛受到累及,如未及時護理治療,炎症可侵犯角膜甚至產生遠期眼部不良後遺症。故感管師與兒科加護病房團隊討論如何降低新生兒結膜炎醫療照護感染列為重要改善感染事件,並持續追蹤。
方法:感染管制師依據新版醫療照護相關感染收案定義進行收案,實地訪視單位發現相關感染管制問題及調閱新生兒結膜炎醫療照護感染個案之特性,蒐集資料與文獻查證後與兒科加護病房團隊進行討論,發現可能導致新生兒結膜炎發生之原因:
(一)出生時,嬰兒的頭部要經過媽媽的子宮頸和陰道,眼部很容易因這些部位有病菌污染而被感染。
(二)新生兒淚腺尚未發育完善,因而眼淚較少,故容易導致結膜炎。
(三)於照護同一個病嬰時,於洗手時機2及洗手時機3未能落實執行。
(四)未能時時觀察病嬰之手套濕了立即更換,且病嬰戴了沾有口水的手套去揉眼睛。
進一步發現可能有跨科部之問題,故請婦產科病房護理長納入一起討論改善方案:
(一)產婦進行待產時,護理師每日將會陰部納入清潔消毒之確認項目並檢視。
(二)兒科加護病房時護理師照護病嬰時,一日至少兩次使用溫水棉棒進行點狀按摩眼睛靠近淚腺之位置。
(三)製作提醒洗手小卡張貼於保溫箱外及呼吸器平台上。
(四)評估戴有手套之病嬰,是否需新增更換手套之頻率。
擬定改善方案後,若發現新生兒結膜炎醫療照護感染立即通知兒科加護病房護理長及主治醫師。
結果:統計改善前新生兒結膜炎醫療照護相關感染,107年為16人次,改善中108年為9人次;改善後期109年為5人次,逐年下降。且無疑似群聚事件產生。
討論:經文獻查證並實地觀察兒科加護病房特性及醫療照護行為等,跨科部進行討論改善方案可有效降低本院新生兒結膜炎醫療照護相關染,藉此經驗可供他人參考。唯110年新生兒結膜炎醫療照護相關感染為7人次,發現110年因COVID-19疫情,單位護理人員離職人數為前一年離職人數2.3倍,須花較長時間熟稔照護工作,手部衛生無法落實,由此可知穩定的護理人力為病人安全的基石,唯COVID-19疫情期間維持穩定的護理人力著實是一大障礙!

會員專區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