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論文投稿
病人的安全就是醫院的基石 感染管制是病人安全的基石
某區域醫院手術室尖銳物割扎傷改善經驗之分享
投稿分類 其他
主委發表種類: 壁報
投稿標題(中): 某區域醫院手術室尖銳物割扎傷改善經驗之分享
投稿標題(英): Experience sharing on improvement of sharp object cuts and stab wounds in the operating room of a regional hospital
投稿摘要: 前言:尖銳物扎傷是醫院中最主要的職業性傷害,且有感染疾病風險及心理壓力,改善及降低尖銳物扎傷是員工安全健康維護重要的一環,收集問題與分析,找出改善方案,期望能有效降低針扎情況,進而提升職場安全與降低醫療成本支出。 方法: 1.運用資料回溯方式,110年針扎與尖銳物發生事件,進行資料分析及統整,發現尖銳物扎傷發生率最高單位為開刀房,發生件數有逐年增加趨勢。2.開刀房基本資料:共有25間,平均每月手術人次約1800-1900例手術;每一台手術從開始準備用物到後續器械及廢棄物處理,過程中每一個步驟均有機會造成割扎傷。3.開刀房割扎傷統整:(一)全院110年77件,其中開刀房割扎傷佔30件 (38.9%;109年18件(29.5%)),占全院發生地點之冠(二)科別以整外8件最多,其次為骨科7件,一般外科6件(三)110年開刀房人員割扎傷,造成扎傷的物品:以縫合針(12件)佔最多,其次依序為注射針頭(9件)、手術器械(7件)、電燒(1件)、穿刺針(1件);造成扎傷的原因:以手術中意外誤觸最多(9件)、縫合(9件)、其次依序為傳遞器械或用物(4件)、整理器具(4件)、針頭回套(3件)、被意外掉落器械扎傷(1件)。4.割扎傷原因:人員採用針頭回套動作、未立即丟棄處理使用後的尖銳物、人員未注意器械而誤觸;訪談事件人員認為,短暫裸針應該不會被扎傷,方便就好;忙碌狀況下會忽略標準流程。5.降低尖銳物扎傷介入措施:(1)感染管制師與職業安全衛生醫師分別於2021年12月間至開刀房針對所有醫護同仁授課「扎傷及血液、體液暴觸後之處理流程」,共計四堂(2)依據「尖銳物品扎傷通報單」針對扎傷行為請單位主管輔導被針扎員工之行為改善 (3) 加強開刀房新進人員「扎傷及血液、體液暴觸後之處理流程」職前訓練及職前評值表(4) 2021/12/24開始持續半年開刀房三班meeting播放開刀房醫療尖銳物品使用注意事項影片(5)2022年1月起開刀房護理長每月依臨床手術器材傳遞業務規範評核表稽核人員臨床作業情形至少20個人次 (6)每季監測人員處理針具及器械時之正確技巧 (7)加強宣導傳遞器械時善用彎盆,不以手傳手為原則傳遞器械(8)加強人員熟悉各項手術的作業流程。 結果:開刀房護理師割扎傷事件由110年30件下降111年10件,有顯著改善效果。 討論:遵循標準作業流程、善用預防措施及防護設備,持續的進行教育訓練,才能避免危害發生,確保自己和他人之健康和安全,在安全的工作環境下,才能提供病人最優質的醫療照護。
稿件檔:
加入會員 | 忘記密碼
1.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
2.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3.感管之友轉正式會員沿用原密碼。
帳號
密碼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