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LOGO

歷年發表稿件

新建手術大樓刷手水水質監測異常事件調查與處置經驗

感控監測

壁報

新建手術大樓刷手水水質監測異常事件調查與處置經驗

Investigation and disposal experience of abnormal incidents of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in new operating buildings

前言:
本院從1960年代30床擴展至今1072床規模之區域級教學醫院,為提升手術病患的醫療安全及手術品質,規劃興建了智慧手術大樓。大樓為綠建築設計、建物為地下1層地上7層,其中5、6及7樓規劃為手術室。在啟用前進行了儲水塔及用水管路之清洗與消毒,並針對新供水系統之水質進行監測,監測標準依據台灣自來水公司水質總菌落數最大限值100CFU/mL。
方法:
第一次採驗5、6及7樓手術室刷手水共23件,9件水質檢測不合格,水質總菌落數均遠大於100CFU/mL,分析不合格採檢點發現:4件位於5樓;3件位於6樓;2件位於7樓,據檢驗結果針對用水管路再次消毒,除檢測23件刷手水外,另外增加水塔之水質檢測。第二次採驗結果,檢測不合格件數從9件降為2件。探究可能因素後,第三次檢測前先針對不合格之採檢點進行水體放流後清消,經複檢全數合格,總菌落數<2CFU/mL。
結果:
初次採驗之不合格比率為39%,分別位於5樓、6樓及7樓,因不合格採檢點分散於各樓層,懷疑給水系統部分供水管路異常,但仍需確認原水水質,因此,進行用水管路再次消毒 (不含水塔清洗)後,執行複檢。在第二次採驗時,除了原採水點外,增加採驗水塔水質,結果不合格比率降為8%,且水塔水質符合標準總菌落數100CFU/mL。經比對不合格採水點時發現,位於6樓相鄰之採水點二次皆不合格,其第二次之微生物菌落數量已大幅下降至標準參考值之臨界值。因此,將不合格採檢點水體大量放流,包括開啟最大放流量且加長放流時間,之後再進行清消。針對不合格點進行第三次檢測,結果全數合格。
討論:
(1) 在新建手術大樓啟用前,為評估新給水系統之安全性,進行刷手用水水質監測,刷手用水雖經紫外線消毒,但檢測時仍發現水質微生物超量。針對初次檢測不合格之改善措施為,直接進行用水管線消毒,仍無法達到100%的效果;
(2) 在第二次採驗不合格時,乃加強放流以去除管內餘水後再加以消毒,終達複檢合格。此程序(先進行水體大量放流,再進行管路清消,最後執行水質監測)應用於本院外科加護病房及內科加護病房之水運送系統改裝後的水質採驗,第一次採檢合格率為100%(總菌落數<2CFU/mL),顯見成效良好。
(3) 建議日後對於新系統、水處理或運送系統改裝後,在啟用前應確實將原來長期存於管線之水體漏除後再進行管線清消,此舉可有效解決水質異常問題。

會員專區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