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LOGO

歷年發表稿件

滾動式調整資訊化介接法定傳染病通報系統於COVID-19通報之成效分享

其他

壁報

滾動式調整資訊化介接法定傳染病通報系統於COVID-19通報之成效分享

The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ies in COVID-19 data management and notification: lessons and experiences

前言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自2019年底持續延燒,本國亦無倖免,2022年5月初進入社區流行高原期,通報量及社區擴大篩檢量遽增,指揮中心為減輕醫院通報法定傳染病之行政負荷及加速民眾被通報後採取自主應變措施,要求醫療機構採用「健保IC卡上傳機制」通報,含PCR檢驗陽性及完成快篩陽性判讀直接轉通報作業,本院配合此作業,滾動式調整資訊化介接作業,提升COVID-19通報效能,節省感染管制師人工逐筆點選確認之耗時,系統介接成效,提供醫療界參酌。
方法
本院屬於電子病歷自動通報系統(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EMR)自動勾稽傳染病通報系統(National Infectious Disease Reporting System;NIDRS) ,透過EMR自動勾稽到感染管制系統,後續由感管師逐一人工檢核,確認資料正確性後上傳通報,在非疫情承平期,是為一個節省法定傳染病通報之有效策略,但面對暴增之通報量,該作業實非現有人力可負擔。所幸指揮中心即時調整「健保IC卡上傳機制」,所有COVID-19通報案件,含COVID-19檢驗陽性及居家快篩陽性經醫師診斷確診案(指1.診斷碼U071: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 2.申報代碼E5209C:COVID-19非居家隔離/檢疫及自主防疫對象-快篩陽性評估及通報費)皆自動介接上傳到NIDRS,再由本院資訊系統自動介接回院內感染管制系統,並由系統通報檔產出已編有法傳編號的傳染病個案報告單節省感管師補正資料之作業負荷。
結果
指揮中心於4月底啟動COVID-19 PCR檢驗陽性,透過「健保IC卡上傳機制」上傳至NIDRS轉通報,感管師須逐筆比對院內通報系統與NIDRS通報資料的正確性,平均耗時5分鐘/件。以5/26一天通報676件計算,總計耗時3,380分鐘,約56.3小時,以12位感管師人力進行通報,每人須花費4.7小時。第一階段藉由資訊介接後,以6/10通報487件計算,只尚餘90件需人工確認,主因基本資料不齊全及通報時檢驗資料不完整導致,已大幅改善感管師逐一檢視通報資料欄位之件數及工時。第二階段再調整基本資料及必填欄位縮減設定上傳,並製作通報作業流程供醫師依循,降低個人因素導致上傳錯誤率,依據筆者今日(11/26)追蹤,尚需人工修正資料件數每日約10件,每件須3分鐘,改善成效非常顯著。
討論
面對社區大流行疫病,暴增的法定傳染病通報個案,需要政府依據個案管理需求調整資訊通報方式,醫院端亦須滾動式配合修正,除可減輕醫師法傳通報行政作業外,亦能提升感染管制師工作效能,達到政府及醫療端雙贏局面。

會員專區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