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LOGO

歷年發表稿件

南部某醫學中心內科病房發生COVID-19群聚事件相關的處置與作為

群突發處理

壁報

南部某醫學中心內科病房發生COVID-19群聚事件相關的處置與作為

Disposal and actions related to the COVID-19 cluster incident in the internal medicine ward of a medical center in southern China

前言:
自2019年COVID-19疫情爆發以來,國內外群聚事件層出不窮,若能即時發現介入處置並找出感染源,將群聚控制在最小範圍,對於醫療環境的威脅就能降到最低。
方法:
5/1出現第一位感染者,同病室的病人及照服員(案2、3)隔日檢出陽性,接著護師(案4)確診,至5/7止感染者共32位(病人:14位(4位死亡)、護師:9位、陪病者:6位、照服員:2位、佐理員:1位)。
一、感染源
9008為共聘看護病室,案1~3都在此病室,案5是看護,4/28~5/3照護9040B後轉而照護7067B,因為更換病人而採檢,7067A的病人及家屬(案31、案32)當下匡列為密切接觸者,5/7確診;9008與9040B為對面病室,且發現確診者檢出病室集中在同一區域(A區)。
二、接觸者匡列及採檢結果
共匡列36位護師、1位護理實習生、1位醫師,62位病人、49位陪病者,採檢皆為陰性;5月4日此病房啟動普篩,採檢結果均為陰性。
三、介入措施
落實分艙分流
1.專責病房醫護不對外支援,各區人員不跨區照護,落實專科化分艙,避免單一病房收治多科病人,減少多專科橫向接觸。
2.病房環境動線不交叉,依疫調結果規畫紅區(A區_汙區)、黃區(B區_緩衝區)、綠區(C區_乾淨區)三個風險等級(見圖一)。
陪病者規範
1.陪病當日須持有陰性報告,接著每2天篩檢若有輪替或中斷陪病,以中斷日+2天進行篩檢。
2.配合政策禁止探病,於住院期間加強門禁管制及落實一人陪病制度,病室門須關上不可外出走動,若家人或外送人員送物資,須集中放置於護理站。
防疫地圖監控機制
針對住院病人會跳提示框,請醫師評估是否須採檢PCR,有助於早期偵測感染者,控制病毒散播。
ATP採檢及環境清消
1.ATP採檢2次發現A區床欄把手、床旁桌、叫人鈴、廁所門把、乾洗手按壓處(見圖二)數據大於250IU因而進行環境清消二次。5隻環境PCR隨機採檢(含護理站)呈陰性反應。
2.有確定病例入住的病室及相關活動範圍,先以化學兵噴霧進行環境清潔消毒,再請環保人員進行擦拭,針對所有的高接觸點再次加強。
手部衛生宣導
強化人員手部衛生的觀念,加強檢視設備的功能性及完整性。
結果:
最後一位確診病人於5月15日解除隔離,5月16日紅區環境PCR採檢呈陰性反應,恢復常規運作。
結論:
接觸傳播是COVID-19的一個傳播途徑,病毒可以在被汙染的表面生存,並維持其毒性,透過精準的疫調,配合快速篩檢、匡列隔離,及落實各項感染管制措施,仍是防止病毒傳播之重要基石。

會員專區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