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LOGO

歷年發表稿件

2020~2022年COVID-19疫情經驗分享-以某地區醫院為例

其他

壁報

2020~2022年COVID-19疫情經驗分享-以某地區醫院為例

Experience sharing of the COVID-19 epidemic during the years 2020~2022 in a district hospital

前言:本院為急性病床265床,特殊病床184床,總床數為449床之地區醫院,新興傳染病COVID-19疫情瞬息萬變,物力人物較有限之中小型醫院該如何應變?
本文旨在描述一間地區醫院於COVID-19疫情期間之應變與執行,及在區域醫療角色上之付出與貢獻,期能讓對中小型醫院有所借鏡及參考。
方法:新興傳染病COVID-19的特性是不確定、多元性,快速性、不可知性,當危機來臨時,內部溝通、當機立斷並同時做下正確決策,統一訊息快速布達之重要性凌駕一切,本院依據「院內新興傳染病疫情應變標準作業流程」及危機管理學理,採下列方法執行:打破功能性組織藩籬,成立疫情指揮中心作為最高決策組織,以院長為主席,感染科主任為執行秘書,下設執行推動、醫療照護、基礎設施暨物資管理、床位控管、人力管理及門禁管理等小組,統籌資源,執行各項會議決議及管考。
(一).執行推動組:掌握疫情最新訊息與醫院執行動態。
(二).醫療照護組:疾病治療原則、臨床照護重點等。
(三).基礎設施暨物資管理組:儀器設備設施及防護衣、口罩、手套、酒精等物資掌握。
(四).床位控管組:病床的運用及控管,增加急性床周轉及效率。
(五).人力管理及門禁管理組:員工健康管理、心靈關懷、人力調度及門禁安全之監測與執行。
結果:本院病房總數六個,因應疫情,調度一個46床病房,從感控動線、硬體隔間、軟體設備到位、人員教育訓練、啟動支援人力、靈性關懷、嚴峻期宿舍提供、開設戶外篩檢站避免急診壅塞、室外慢簽領藥快速通道...等多軸線進行,在醫療付出與貢獻如下:COVID-19病床量能從最少5床到最大27床(如111年6月平均每日住院人數26.3人,99%佔床率),科別從成人、兒科到產婦,收治輕症病人,住院收治人數109年0人、110年12人、到今年(111)1~9月327人(不含ICU27人),這三年疫情政策滾動調整,醫院依循中央指揮中心指令,採輕重症病人分流,醫學中心專注照顧中重症,輕症留在地區醫院,保全了醫療量能,順利度過COVID-19疫情艱困期。
討論:功能型組織無法應變新興傳染病快速來襲,遇到危機時,首重時效,關鍵是領導與行動,COVID-19疫情給我們省思是平日確實做好新興傳染病演練,模擬從門診、急診、住院、開刀、洗腎等不同情境應變,業務標準書面化,有餘力時,交叉訓練儲備人力,學習有效溝通、高度執行力,一旦危機來臨時,啟動成立決策中心,快速整合設施、裝備、人員、程序,有效地溝通及執行,滾動調整,本院之思維與執行方法及成效,供各醫院參酌。

會員專區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