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論文投稿
病人的安全就是醫院的基石 感染管制是病人安全的基石
某醫學中心伊莉莎白菌對葡萄糖酸氯己定抗性之實驗
投稿分類 微生物
主委發表種類: 壁報
投稿標題(中): 某醫學中心伊莉莎白菌對葡萄糖酸氯己定抗性之實驗
投稿標題(英): Elizabethkingia spp. to chlorhexidine gluconate resistance experiment in a medical center
投稿摘要: 前言: Chlorhexidine Gluconate (葡萄糖酸氯己定) 為目前醫院常見的消毒劑,可當作初步傷口處理,手術前之皮膚清潔、手部消毒清潔…等。因為Chlorhexidine Gluconate帶正電荷,與帶負電荷的微生物細胞表面發生反應,破壞細胞膜的完整性,導致細胞內成分滲漏而死亡。由於革蘭氏陽性細菌帶更多負電荷,因此它們對這種試劑更敏感。根據美國疾病管制局 2002 出版之「導管相關血流感染之預防指引」中心導管置入術,建議使用超過 0.5% chlorhexidine alcohol 作為消毒劑進行皮膚消毒;也有文獻指出,使用2% chlorhexidine擦澡可減少重症病患醫療照顧相關感染及預防多重抗藥性菌株移生;衛福部於2012年度科技研究發展計畫委託臺灣感染管制學會辦理「應用組合式感染管制介入措施降低中心導管相關血流感染」建議採用 2% Chlorhexidine gluconate in 70% isopropyl alcohol進行皮膚消毒,改變傳統酒精或優碘消毒之習慣。但近年來某些抗藥性細菌有增多趨勢,本研究希望針對Elizabethkingia spp.對Chlorhexidine Gluconate是否有較高的抗性做初步的實驗。 方法: ※挑選菌株:Elizabethkingia anophelis病人菌株4株、環境菌株1株、標準菌株ATCC 13253 Elizabethkingia meningoseptica 1株、ATCC 25922 Escherichia coli 1株、ATCC 27853 Pseudomonas aeruginosa 1株。 ※操作步驟:將洗手液原液40 mg/ml調製成1024 mg/L,並將受試菌株以Tryptic soy broth (TSB)配置成0.5 McFarland (1.5*10^8 cfu/ml)的細菌懸浮液,再用TSB以1:149稀釋,調製成菌液濃度1*10^6 cfu/ml之菌液,於96 孔盤將Chlorhexidine Gluconate做序列稀釋,將菌液加入含有Chlorhexidine Gluconate放入96 孔盤中,37°C培養16 ~ 18小時。 結果: Elizabethkingia spp.有抗性的濃度約為16 mg/L佔67% (4/6),而ATCC 25922 E. coli及ATCC 27853 P. aeruginosa有抗性的濃度為4 mg/L,表示Elizabethkingia spp.對Chlorhexidine Gluconate可能較其他革蘭氏陰性細菌有更強的抗性。 討論與結論: 目前醫院常見的Chlorhexidine Gluconate消毒製劑有4% CHG (抑平菌) 用於洗手,2% CHG (除菌安) 常用於傷口消毒,0.5% CHG (使得利達.潔利膚) 常見於乾洗手。Elizabethkingia spp.可能原本就對Chlorhexidine Gluconate有較高的抗性,但長期使用Chlorhexidine Gluconate也很有可能會將有耐受性菌株篩選出來,為了減少院內抗藥病原體的篩選,是否要將Chlorhexidine Gluconate 限制使用在有明顯適應症的病人,似乎是值得思考的問題,越來越多Chlorhexidine Gluconate的使用,可能引起細菌抗藥性,是值得關注的議題。
稿件檔:
加入會員 | 忘記密碼
1.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
2.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3.感管之友轉正式會員沿用原密碼。
帳號
密碼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