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LOGO

歷年發表稿件

某醫學中心整型外科病房COVID-19群聚事件的經驗分享

群突發處理

壁報

某醫學中心整型外科病房COVID-19群聚事件的經驗分享

Experience sharing of a COVID-19 cluster infection in a plastic surgery ward at a medical center

前言
本院於111年4月初爆發第一起院內群聚事件,與此同時,整形外科病房的護理同仁於4月9日上班時出現上呼吸道症狀,經聚合酶連鎖反應(PCR)檢驗呈陽性,據調查此同仁可傳染期間皆上夜班,其足跡僅醫院宿舍及單位兩點一線,故研判此同仁可能於病房或宿舍被感染。感控立即啟動相關人員造冊及普篩共158位:醫事⼈員57位、住院病⼈43位、陪病家屬36位、宿舍同層員⼯20位及可傳染期間轉出之病⼈2位,篩檢率達100%。普篩結果出現14位陽性者(住院中病⼈9位、護理⼈員2位、專科護理師2位、清潔⼈員1位),故進行相關防疫措施。
方法
第一階段防疫措施:匡列感染同仁之密切接觸者6位及1位住院醫師,採居家隔離不上班;其中兩位確診病人在院期間有至血液透析室透析,故造冊追蹤同室及同時段相關人員。確診病人轉至專責病房隔離,原病房採分區照護(密切接觸者同區、單人一室、每日採檢);非密切接觸者之病患移至另一區照護。公區進行環境採檢,確認有無病毒反應;並以拋棄式氯錠紙巾進行環境清消後,再以超紫光滅菌機器人消毒,且增加清消頻率(每班)。醫療人員全面使用N95口罩,分區照護病患,並盡力找尋可能之指標個案。經調查已出院的一位病人疑似為指標個案,其於住院期間常不假外出與朋友聚會,主動提供衛生局個資協助疫調採檢。後因陸續有病人及同仁陽轉,研判環境可能殘留病毒,為圍堵疫情持續擴散,故進入第二階段防疫措施:該病房全面淨空,並清空另一病房,將密切接觸者移入(採單人一室、每日採檢);增設病房大門及感應式門禁,提供單一出入口,管制人員出入。整層病房終期清消後,併用超紫光滅菌機器人及H2O2進行滅菌,全面靜置一周;清消後再次進行環境採檢,確保環境無病毒殘留。
結果:後續於4月12日新增5位陽性個案(住院病人2人、家屬1人、清潔人員1人及護生1人);血液透析室追蹤無陽性個案;清消前公區護理站採檢,病毒呈現陽性反應。監測至4月17日最後一位陽轉個案後,未再有新增個案。指標個案經衛生局疫調採檢呈陽性。整起事件共22位確診者(含指標個案),陽性率為13.8% (22/159)。
結論
本院同期間發生兩起群聚事件,可說是內憂外患,內外夾攻,再再考驗著感管團隊及醫院的危機處理應變能力。推論此次事件的指標個案應為不假外出聚會的病人,將病毒帶回醫院造成群聚感染;另病房動線不佳及人員未落實感管措施,使環境中殘留病毒,最終導致疫情延燒。此事件顯示疫情期間病室人員管理、落實感管措施及環境清潔實屬重要。

會員專區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