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LOGO

歷年發表稿件

空間與傳染病傳播--某區域教學醫院行政單位COVID-19群聚事件

群突發處理

壁報

空間與傳染病傳播--某區域教學醫院行政單位COVID-19群聚事件

Space and the spread of infectious diseases--COVID-19 cluster events in the administrative unit of a regional teaching hospital

前言
面對COVID 19的預防之道,其作為不外乎保持手部衛生、配戴口罩、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場所,維持社交距離;造成群聚感染的共同點,則是「換氣不良」、「人群密集的空間」、「與不特定多數人接觸機會高的場所」,醫療機構正符合群聚感染的所有特性,一般多發生於臨床單位,但本院卻發生於行政辦公區單位,故希冀透過本文針對行政單位COVID19群聚事件處理過程,耙梳可能原因並進行改善措施,以作為他山之石。
方法
一.事發經過
2022/6/21行政單位通報一員工COVID 19確診,6/23通報2位確診,6/24有多人URI
,故進行該區人員之普篩(11人),有7人陽性確診;該辦公區6/21至6/26共10人COVID-19確診。
二.疫調
1.該辦公區共有16人,10人確診隔離,僅剩6人可執行現場工作,部分員工因業務需求乃進行遠端連線居家辦公,以解決臨床人力荒。
2.會同工務進行現場空氣品質檢測及濾網更換期程檢視:辦公區因使用空調,並未開窗來增加空氣對流。
3.行政單位同仁雖未照護病人,因業務需求仍會參與跨部門之會議(有3人於6/23參與同一場會議),無形中也增加感染之風險。
三.感染管制措施
1.疫調及普篩:針對員工之接觸史進行調查及普篩,以盡早發現個案。
2.空調設備之檢測維護:
檢測當日之CO2
為600-700 ppm(室內空氣品質標準CO2為1000ppm)顯示在標準值內,濾網之更換日期未超過6個月,考量疫情之控制,仍進行該單位之空調送風機清洗及濾網之更換,並建議開窗以增加空氣之對流降低室內菌量之濃度。
3.加強清消及手部衛生:
個人及公共空間之清消:使用前、後,以酒精或次氯酸水消毒,尤其門把、開關處。
4.進行自主健康監測,單獨用餐,請保持社交距離。
四.追蹤:從6/26起依傳染期追蹤10天,於7/6在無新增個案之情況下予以結案。
結果
醫療機構面對COVID 19的防疫重點多著重在門、急、住單位,對於行政辦公單位多採宣導之方式,未進行稽核查察,忽略了環境空氣品質及空氣流通對COVID19感染之潛在危害;雖當日檢測之CO2值為600-700 ppm未超過1000ppm(現場人數僅為6人),可能未反應出實際狀況;另行政單位同仁身處高風險醫療場域內且業務需求,會參與各部門之會議,而增加感染風險。
討論
經由行政單位群聚事件之處理,除感念行政單位部分同仁因業務需求主動進行遠端連線居家辦公,戮力維持醫療運作量能外,反思面對行政辦公單位避免群聚之介入措施,除了進行環境清消宣導、疫調、普篩外,環境通風品質監測(避開換氣不良)、分流上班(避免集體集中於密集的空間)實為重要。

會員專區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