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LOGO

歷年發表稿件

COVID-19全民防疫對其他傳染病之附加效應

防護措施

壁報

COVID-19全民防疫對其他傳染病之附加效應

Additional Effects of COVID-19 Precausion on Other Infectious Diseases

前言
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持續了3年,病毒不斷變種,且持續延燒中,是大多數人史料未及。3年來台灣運用多面向策略,如傳染病監測、邊境管制、控制社區傳播、個人防護裝備的庫存和分配及宣導教育等,對抗一波一波的疫情,可說是獲得很好的控制。其中全民在疫情中表現普遍良好的衛生習慣 ,如戴口罩、勤洗手)及保持社交距離,在阻止疾病擴散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不同於其他國家,佩戴口罩已成為台灣人民生活的一部分,這些衛生習慣不只是針對COVID-19疫情,在其他傳染病也起了預防的效果。本研究主要探討常見的幾項傳染病之趨勢變化,藉由觀察結果強調個人防護措施對預防疾病擴散的重要性,台灣正面臨解封之際,期望對未來的防疫政策,提供重要的決策參考。
方法
本研究採描述性資料分析,收集衛福部疾病管制署傳染病統計平台之確診病例,選取可藉由戴口罩及洗手等措施來防範之常見法定傳染疾病共3種,包括結核病、流感併發重症及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觀察2017年1月至2022年10月31日的疾病發生率變化。收集資料以Microsoft Excel及Epi Info7.0版進行整理及檢定,各年度疾病發生率之變化使用卡方趨勢統計分析,檢定結果以p < .05判定達統計學上顯著差異。
結果
資料顯示,結核病之標準化發生率(人/每十萬人)由27.9人下降至16.4人;流感併發重症由4.02人降至0.04人;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由0.19人更是下降至0人,經卡方趨勢檢定結果均達統計學上顯著差異( p <.001)。
討論
SARS經驗後,台灣就著手為有效應對未來可能再發生的傳染病做準備,如醫院每年舉辦新興傳染病、防護裝備穿脫教育及應變計劃實務演練等。COVID-19肆虐全球,台灣人民配合政府嚴格遵守感染管制各項禦敵策略下,資料分析發現 COVID-19以外的其他傳染病也隨之明顯減少,這是疫情期間全民遵守防疫政策的群體效應,此經驗告訴我們簡單的個人防護措施(如戴口罩、勤洗手)在傳染病控制的重要性。在台灣逐步解封之際,考量對於防範未來的未知疫情或其他傳染病的散播,復原後的全民戴口罩習慣或醫院文化必將改變,如進入醫院需戴口罩,病房不再如以往可隨意進出,陪探病必需預約方可前往等,考慮順水推舟將防疫深植日常,以防範為然。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宣布2022/12/1起開放室外戴口罩限制,室內仍維持,3年來的好習慣養成不容易,可以思考藉此機會延續全民戴口罩文化,形成一個群體防護網,有助於傳染性疾病的傳播。

會員專區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