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LOGO

歷年發表稿件

精神科病房COVID-19群聚事件處理之經驗分享

群突發處理

壁報

精神科病房COVID-19群聚事件處理之經驗分享

Experience sharing on the handling of COVID-19 cluster incidents in psychiatric wards

前言:COVID-19疫情影響全球醫療體系、公衛體系至今已近3年,隨著病毒不斷變異,而高傳播力的變異株Omicorn在2022年造成了全臺大流行,以致醫院及長照機構發生多起群聚事件。而精神科病房屬於群體生活,病人的自我照顧能力、防疫認知能力較差而降低防疫措施遵從率;對自身健康狀況警覺性低無法表達,防疫工作實屬困難,故將COVID-19防治經驗提出分享。
方法:本院為精神科教學醫院,病房種類含急性病房、慢性病房、精神護理之家、康復之家及日間病房,平均占床率98.8%。精神科住民以團體職能復健及職能復健工作為日常,工作範圍包含麵包坊、蛋糕坊、販賣部及門診區、行政區、醫院園區內等清潔打掃工作,與社區互動頻繁。
社區疫情升溫且Omicorn傳播風險高,5月份病房輔助人員確診增加,因症狀不明顯未能及時隔離與就醫、住民活動空間擁擠、接觸密集及與社區互動頻繁,增加了住民感染風險,依疾病管制署規範制定防疫措施:1.人員管理(體溫及健康監測、確實戴口罩勤洗手、分區照護及張口分流);2.住民管理:(住民體溫及健康監測、防疫措施、就地照護與分區隔離、暫停團體活動及訪客管理);3.環境清潔消毒(漂白水稀釋比例、環境清潔用具分區使用、清潔人員防護裝備);4.藥物治療(由醫師評估及時使用抗病毒藥劑)。
結果:此次疫情由111年5月6日至6月21日精神科慢性病房開始蔓延至精神護理之家,陸續出現COVID-19群聚事件,確診住民約80%屬輕症,多為發燒、流鼻水、咳嗽、喉嚨痛等呼吸道症狀,侵襲率為70%、死亡率為0.39%。於111年7月2日,全院10天無新增個案故解除本院疫情管制。
結論:Omicorn變異菌株高傳染力,散播範圍廣泛,可於人潮擁擠處快速傳播,各年齡層均有可能被感染,而本院此次COVID-19群聚事件發生於人口密集度高之精神科慢性病房,住民除了群居且平日生活空間多集中於一樓室外廣場及交誼廳等,並於社區進行職能復健活動,使住民間與社區民眾接觸頻繁,加上部分病房無隔間,且共用衛浴設備,導致接觸頻繁;而精神疾病特質呼吸道症狀不易發現,且臨床人員對自身健康狀況警覺性低未即時就醫評估篩檢及落實感控措施,進而造成此次群聚感染,經由發現問題並介入感染管制措施,於7月3日無新增個案,故解除管制。

會員專區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