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論文投稿
病人的安全就是醫院的基石 感染管制是病人安全的基石
某區域醫院小兒科加護病房多重抗藥性鮑氏不動桿菌(Pandrug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PDRAB)群突發事件之處理與菌株脈衝電泳之分析
投稿分類 群突發處理
主委發表種類: 壁報
投稿標題(中): 某區域醫院小兒科加護病房多重抗藥性鮑氏不動桿菌(Pandrug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PDRAB)群突發事件之處理與菌株脈衝電泳之分析
投稿標題(英): Handling of multiple drug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PDRAB) group emergencies in the 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 of a regional hospital and analysis of the strains by pulse electrophoresis
投稿摘要: 背景: 某區域醫院小兒科加護病房(簡稱PICU),總床位數 23床,於2021年8月至10月PDRAB菌株數有異常增加,疑似感染群突發,遂展開調查分析及措施介入。 材料與方法: 1.案例分析:共3位病嬰5株檢體分別自痰液(3例)及血液(1例)、腹水(1例)等培養出PDRAB,指標個案(住院天數52天),之後第2,3例陸續出院,平均住院天數 22天(最短5~最長52數),平均年齡(1個月) 。 2.感管措施:初期介入現塲觀察、加強宣導與稽核、執行接觸隔離措施及手部衛生遵從率,並加強環境消毒。 3.檢體收集:材料使用ATP(Adenosine triphosphate檢測,判讀< 250 RLU 為合格)及微生物培養共採檢27件,ATP中13件不合格(48.1%),微生物培養長菌14件(51.9%),但微生物培養未驗出AB菌。 4.收集同期菌株進行脈衝場凝膠電泳(PFGE,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基因型比對。 結果: 1.3位病嬰床位 3G02、3G08有區域關聯,且5株PDRAB經PFGE完全相同,和其他ICU之PDRAB基因型不同,故研判同來源菌株於單位內造成傳播的感染事件。 2.環境ATP不合格率為13%(13/27),微生物培養未檢驗出PDRAB。 3.各項介入措施連續執行至11月30日,此一群突發終獲有效控制。 討論: PICU之3位病嬰皆使用過廣效型抗生素及接受呼吸器等侵入性治療,是PDRAB移生或感染之高危險群。而分離菌株PFGE鑑定為同株型,代表相同來源傳播而造成感染群突發,可能相關外在因素包括人員未落實手部衛生、接觸隔離及工作環境清消未落實等。本案介入措施執行後才做環境採檢,也可能是影響環境檢體並未分離出PDRAB的原因。
稿件檔:
加入會員 | 忘記密碼
1.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
2.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3.感管之友轉正式會員沿用原密碼。
帳號
密碼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