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論文投稿
病人的安全就是醫院的基石 感染管制是病人安全的基石
防微杜漸--南部某區域教學醫院加護病房RO水監測異常調查
投稿分類 感控監測
主委發表種類: 壁報
投稿標題(中): 防微杜漸--南部某區域教學醫院加護病房RO水監測異常調查
投稿標題(英): Precautions in the past--Investigation on the abnormal monitoring of RO water in the ICU of a teaching hospital in the south
投稿摘要: 前言: 醫療機構是一多樣性微生物菌叢的複雜環境,工作人員、病人及訪客直接或間接接觸到汙染表面造成感染的風險高於一般場域,因此醫療機構中的環境清潔及監測是預防醫療照護相關感染傳播的重要關鍵之一。水質監測的目地在提供水體品質相關資訊,並提供單位瞭解水體環境現況,可建立水質變化趨勢,作為研擬改善策略之依據。 本院依據訂定的水質檢測指標,若加護病房RO水總菌落數大於50 CFU/mL時,就須採取相關的改善措施。經發現2021年第四季RO水質檢測出內含微生物件數偏高又集中於加護病房,故啟動異常原因調查與改善,本文旨在透過加護病房RO水監測異常之調查釐清原委並建立改善措施,以為日後之參考。 方法: 2021年10-12月之例行RO水質檢測共採檢99件,結果發現RO水總菌落數未達改善標準,但檢出微生物(即總菌落數2-49 CFU/ml)之比率約為38.4%,高於同年7-9月之檢出率(5.1%) ,且集中於加護病房。經檢視管路清消頻率及RO濾材更換紀錄,皆依據作業規範,故懷疑與水質取樣採集過程有關。 結果: 加護病房RO水體採樣皆由專人負責,感管隨同採檢人員檢視水質取樣流程發現,取樣步驟確實遵照標準作業流程,採檢範圍含本院各棟機房、洗腎維修室、加護病房(AI / SI / MI / RCC / RICU)及燒傷中心,全部水體採完需耗時1.5~2小時,採檢後之RO水樣品暫時保存於內置冰塊的攜帶式冰桶,因冰桶未密合故檢體送至微生物實驗室時,部分冰塊已融化。 探究可能原因為採檢時間過長及檢體保存不當,故(1)微調採檢動線,使採樣時間縮短至1.5小時,(2)更換保冷箱並置放2塊25cm*16cm*3cm之冰寶以確定保存溫度。經改善措施介入後,連續3個月之RO水質採檢共108件,RO水微生物檢出率(即總菌落數2-49 CFU/ml)從38.4%降至4.6%,回復以往之水平。 討論: 此RO水監測異常在透過改善措施(1)縮短採樣時間(約1.5小時)及(2)改善檢體保存設備之密合度及保存溫度之介入後,檢測結果回復正常水平。RO水檢測僅為醫療機構中環境監測的一部分,因著RO水之特性:不含污染物之純淨水,且由逆滲透去除無機礦物質,也不含具抑菌作用之餘氯,更易於微生物之生長。水質監測通常專注於不合格之改善,經由統計資料定期進行檢視,體現了感控上防微杜漸及見小知著的重要。
稿件檔:
加入會員 | 忘記密碼
1.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
2.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3.感管之友轉正式會員沿用原密碼。
帳號
密碼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