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論文投稿
病人的安全就是醫院的基石 感染管制是病人安全的基石
運用多元策略建構護理長照機構COVID-19防疫作為
投稿分類 感控監測
主委發表種類: 壁報
投稿標題(中): 運用多元策略建構護理長照機構COVID-19防疫作為
投稿標題(英): Using multiple strategies to construct the epidemic prevention of COVID-19 in long-term care institutions
投稿摘要: 前言:根據疫情指揮中心今年(2022)5月14日統計,全台約1700多家長照機構中,已出現595家長照機構確診案例,經過半個月後,5月29日已突破千家,達到1018家出現確診,包括10724名住民、4020名工作人員。長照機構住民多半屬患有慢性病或是失智、長期臥床的高風險族群,確診後出現中、重症、死亡更是嚴重,更突顯長照機構對COVID-19預的重要性。 方法:南部某護理長照機構於5月下旬每週員工例行COVID-19深喉唾液篩檢作業中,1名照服員檢驗結果呈陽性,除報請衛生局知悉並依照疾管署「因應社區發生 COVID-19 廣泛流行期間,衛生福利機構(住宿型)出現確定病例之應變處置建議」內容針對機構內54位住民進行COVID-19抗原快篩,檢驗結果有2名同住房住民呈陽性反應,隨即安排至合約醫院接受治療。為避免感染事件再次發生,針對訪客、住民、員工及環境管理等四個層面,規劃相關感染管制措施,以保障工作人員與住民健康安全。一、訪客管理:1.持續限制家屬陪病探病、2.加強門禁管理、落實訪客測量體溫、詢問TOCC及登記。二、住民管理:1.體溫及症狀監測由1天1次提升為1天3次、2.停止團體活動及復健治療、3.配合疾管署政策每3天進行1次COVID-19抗原快篩(含住民自聘照服員)、4.自醫院住院返回機構住民需單獨隔離觀察14天、5.暫緩收治新住民直到疫情緩解,三、員工管理:1.落實每日體溫及症狀監測,每週TOCC登錄、2.規劃照護動線及分區照護、3.加強機構同仁防護裝備穿脫訓練及提升防護裝備配戴(由N95口罩增加髮帽、護面罩、防水隔離衣、手套等),四、環境管理:1.收治空間規劃:紅區(確診住民)-黃區(密切接觸者/住院返回機構)-綠區(健康住民)、2.規劃確診住民就醫動線流程、3.機構環境1天2次以5000ppm漂白水清消。 結果:自事件開始,加強工作人員及住民健康管理、分區照護、動線規劃及穿脫個人防護裝備訓練、環境清潔、住民自醫院住院返回機構單獨隔離等感管措施,再由實際演練及稽核機制檢視人員實際作為均可達100%,環境清潔部分以聚合酶鏈鎖反應(PCR)採檢檢驗亦可達100%,機構截至10月未有陽性個案生。 討論:面臨疫情發生過程中,工作人員能瞭解感染管制重要性並嚴格遵守,防疫資訊透明傳遞,亦展現團隊資源管理的效果,使個人日常訓練與防護裝備發揮至最大保護效果,也是此次感染管制達標的關鍵。
稿件檔:
加入會員 | 忘記密碼
1.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
2.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3.感管之友轉正式會員沿用原密碼。
帳號
密碼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