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LOGO

歷年發表稿件

新生兒加護病房Bacillus cereus group感染處理調查經驗

群突發處理

壁報

新生兒加護病房Bacillus cereus group感染處理調查經驗

Bacillus cereus group infection in a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前言
仙人掌桿菌屬(Bacillus cereus group)是革蘭氏陽性菌,產生伺機性感染易致新生兒科免疫力低下族群留下神經學後遺症甚至致命。回溯新生兒加護病房臨床培養出Bacillus cereus group部位,包含:血液、分泌物、傷口、中心導管和其他自述檢體。其中,院感個案最多為血流感染、次之為動靜脈導管部位感染。雖來自傷口部位並非符合院感收案,但卻為發生死亡率最高,次高分別為血流感染和動靜脈導管感染。又2022年第一季~第三季感染密度介於1.87~6.43‰間,經介入調查Bacillus cereus group於新生兒加護病房環境中與消毒清潔之因果,作為臨床感染控制參考依據。

方法
2022/07/09~2022/07/12於某醫學中心新生兒加護病房,發生三位病人分別在傷口與動靜脈導管培養出Bacillus cereus group,且三位病人相繼死亡。藉由觀察臨床單位照護模式與病人使用相關器材流程,進行相關調查。
1. 案例一於2022/07/09因皮膚破損,傷口培養出Bacillus cereus group,案例二於同日傷口培養、及案例三於2022/07/12中央導管管路培養出此微生物;由於三名個案接連於2022/07/09~2022/07/16期間相繼死亡,相距時間短,當月新生兒加護病房死亡率達到18.2%,顯示異常高死亡率,不排除與醫療器材或環境受Bacillus cereus group污染相關。
2.病房內特殊空間設置:病床為開放空間,病人區與病人區共用檯面間畫有界線隔閡,每床床邊設有酒精洗手液,病床邊備電腦鍵盤,溝間佈滿多量灰塵棉屑,故可能有蘊藏細菌的風險。
3.單位共同使用物品、高頻次使用醫療儀器:醫師使用移動式超音波後,探頭可見使用過的殘膠,儀器有經接觸傳播的疑慮。
經與團隊討論後,積極介入了感染管制措施,包含:
1. 宣導確實洗手及落實環境、物品清潔擦拭,添購電腦鍵盤防塵膜
2. 採檢病房環境表面
3. 修訂移動式超音波機器使用消毒流程
4. 新增超音波檢查使用單包裝無菌凝膠於皮膚破損高風險對象
5. 有效除去孢子有效去除方法:化學性去除法(1000ppm漂白水、過氧化氫),超音波探頭依循使用物理性水流清潔程序。

結果
環境採檢共29個採檢樣本中,陽性率79.3%;檢驗出皮膚、環境中常見微生物。其中,Bacillus cereus group廣泛存:超音波凝膠瓶口、超音波機探頭、烤燈、條碼掃瞄器、滑鼠、鍵盤、生理監視器面板、保溫箱、CD車、採檢車。
上述措施介入後,於2022年08月01後無Bacillus cereus group個案發生。

討論
對已知常存環境菌採檢調查,助臨床人員修正照護流程,探究保溫箱入口為人員手臂必經之處,思考是否手部衛生須延伸至前臂;加護病房內灰塵潛藏的致病危機…等。經檢測結果協助臨床落實環境清潔,減少感染風險,提升照護品質。

會員專區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