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論文投稿
病人的安全就是醫院的基石 感染管制是病人安全的基石
降低血液培養污染率改善案
投稿分類 感控監測
主委發表種類: 壁報
投稿標題(中): 降低血液培養污染率改善案
投稿標題(英): Reduce blood culture contamination rates.
投稿摘要: 目的 血液培養結果是醫師確認血流感染之致病原及開立抗生素的依據,因此控制血液培養檢驗品質是相當重要的議題。血液培養檢體污染,除了會影響醫師對病情及治療判定並危害病人安全外,亦會增加病人檢驗費用和抗生素藥費支出。根據美國微生物學會標準,血液培養污染率不應該超過3%,本院自2022年1月至2022年5月血液培養污染率皆超過CLSI標準3%,當污染率超過3%時,即為無使用適當的無菌技術做血液檢體採檢;另正確取得及監控血液培養率,有助於臨床醫師作為治療的依據,減少抗生素使用與減少病人住院天數。 方法 感染管制課召集相關護理部及檢驗醫學科共同檢討,分別就:(1).血液培養污染件數來源別,(2).開立血液培養套數,(3).疫情關聯性分析,(4).單位特性,(5).操作流程及(6).稽核制度進行檢視及採用80/20法則,優先以急診作為改善單位。並與專科分別再從(1).工作人員行為認知方面、(2).病人因素及(3).制度方面進行要因分析,最後確立「加強工作人員皮膚消毒技術」為主因,並制定「血液培養採檢品質標準作業程序」,規劃單位品質監控及稽核制度。 結果 檢驗醫學科每月監控血瓶污染是否在合理範圍內,增加每2週回饋污染率報表,有助於醫療團隊即時檢討分析;6月因降幅不明顯,於7月再增加再對策介入,如:制定皮膚清潔標準程序及規定真空採血器清潔方式後,5月改善前至9月,全院由4.5%下降2.1%,而急診也從5.0%下降2.1%。 結論 正確採檢與無菌技術的執行息息相關,準確的血液培養報告,可以達成更優質的醫療照護品質與抗生素管理目標。藉由本次處理血瓶污染率異常事件,結合抗生素管理監測計畫及院頒相關規範,建置「血液培養污染率管理監視流程」,當遇到類似案件時,能讓團隊即早啟動監視,並有所依循,即早檢討改善。
稿件檔:
加入會員 | 忘記密碼
1.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
2.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3.感管之友轉正式會員沿用原密碼。
帳號
密碼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