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LOGO

歷年發表稿件

某地區教學醫院腦神經外科病房COVID-19群聚事件調查處理經驗

群突發處理

壁報

某地區教學醫院腦神經外科病房COVID-19群聚事件調查處理經驗

Experiences in handling of COVID-19 cluster incidents in the neurosurgery ward of a regional teaching hospital

前言
某地區教學醫院腦神經外科病房2022年4月21日有3名小夜班護理師下班後分別因為發燒、上呼吸道症狀、不明原因腹瀉至急診就醫,其中2名護理師(發燒及上呼吸道症狀者)檢驗COVID-19 PCR結果陽性,經急診醫師通報第五類法定傳染病: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
方法
依據醫院規章「新興傳染病疫情或大規模感染事件應變作業準則」邀集團隊成員召開應變會議並啟動相關感染管制措施
一、病房作業
(一) 病房啟動只出不進,全區域管制進出,暫停收治新病人。
(二) 全院全面提升防護用具,第一線接觸病人者皆全面配戴N95口罩、隔離衣、髮帽及手套。
(三) 電腦鍵盤以保鮮膜包覆;工作車觸控式螢幕、電腦鍵盤及滑鼠,由護理師於每班下班前使用75%酒精落實消毒。
二、病人及陪病者
(一) 運用醫院社群軟體Team+即時成立專案調查群組,即時掌握病人動態。
(二) 分區照護,每日兩次密切監控健康狀況,有症狀者即通報感染管制課,並依照CDC指引,儘速全面採檢PCR,並於隔離期滿進行二次採檢。
(三) PCR陽性病人轉專責病房,陽性陪病者返家更換陪病者,採檢陰性病人及其陪病者原床位黃區照護,僅限於原病室內活動,三餐餐點由管理課備(送)餐。
三、工作人員
(一) 每天上班後30分鐘內,完成體溫及呼吸道症狀登錄,運用醫院社群軟體專案調查群組,每天早晚由主管回覆單位工作人員健康狀況。
(二) 監測期間,全程配戴N95口罩,用餐保持距離(至少一公尺),嚴禁分享食物及交談。
結果
一、腦神經外科病房醫療團隊包含:11名護理師(含護理長)、4名主治醫師、1名書記及1名清潔人員,COVID-19疫苗追加劑接種率100%。
二、依據疾管署「醫院因應院內發生COVID-19確定病例之應變處置建議」密切接觸者定義,匡列密切接觸者178人,風險對象59人,合計237人,自2022年4月21日至5月5日感染個案共14人(工作人員4人、病人5人及陪病者5人),陽性率5.9%。
三、追蹤確診病人及陪病者10人隔離期滿解除隔離出院,工作人員4人居家照護隔離期滿後追蹤PCR陰性,持續性感染管制措施執行至COVID-19兩倍潛伏期(14天)無新增個案,故予結案。
討論
一、經調查本院陪病者偶有外出用餐、購物或返家拿取用物情形,雖於入院時採檢PCR陰性,但住院期間短暫離院後再返回病房未進行採檢,且於病室內活動無配戴口罩,2022年4月起新北市疫情嚴峻,平均確診人數9,226人,故不排除與COCID-19社區流行有關。
二、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社區COVID-19疫情攀升,在與病毒共存前面對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及BA.5,仍不可忽視。

會員專區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