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論文投稿
病人的安全就是醫院的基石 感染管制是病人安全的基石
從品管指標邁入臨床、教育與合作:某醫學中心智能化抗生素管理平台之經驗分享
投稿分類 抗生素管制
主委發表種類: 口頭
投稿標題(中): 從品管指標邁入臨床、教育與合作:某醫學中心智能化抗生素管理平台之經驗分享
投稿標題(英): From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to clinical practice, education, and cooperation: an experience sharing of intelligent antibiotics management system in a medical center
投稿摘要: 前言 完善的抗生素管理規劃,有助於醫療機構內抗微生物製劑的管理監測,也便於介入措施與對策的擬定。同時,隨著數據科學與軟硬體的進步,我們也該思考如何將抗生素管理從後端的檢討角色尋求蛻變。 本院自2018年起,導入BI(Business Intelligence)技術以建立包含門急住診的智能化抗生素管理平台。此平台兼具數據自動拋轉、視覺化呈現及資料探勘功能,不僅能改善繁瑣費時的資料整理工作,也提供管理者便捷的指標監測及原因分析,以迅速制定因應對策。 方法 藉由院內倉儲資料庫的多元發展與資料市集化的成形,透過資料庫的相互串流,達成抗生素管理可以結合更多醫療資訊系統,提供臨床端的實務運用。現階段已完成<1> 與「感染管制資料庫」串流:整合抗生素管理與感染管制,提供抗藥性菌株與抗生素使用趨勢之相關性分析與預測。<2> 與「ICU照護面板資料庫」串流:轉化抗生素管理及感染管制指標為臨床提示,提示各職類於團隊照護時的介入時機。<3> 與「醫療照護品管資料庫」串流:分析抗生素管理與感染管制的重點對象及主題,以利於規劃改善專案及適才性教育訓練。 結果 智能化抗生素管理平台啟用後,不僅大幅降低分析師的工作負擔,由5個工作天縮短至半個工作天。經資料庫間的串流後,進一步躍升為兼備感染管制監測的整合型管理平台。藉此,本院也將多項指標逐步投入臨床運用中,如抗生素升降階提示、管路留置天數提示等,以期提高臨床照護團隊的警覺性,並透過異常指標的交叉分析,規劃改善專案與教育訓練主題,以進行品質改善的專案計劃的推行。 對於抗生素用藥合理性的提升,對比2019年至今,全院後線抗生素審查同意率提高約7%。其中以碳青黴烯類(Carbapenems)為例:SAAR(seasonally adjusted annualized rate)由1.24%降低至1.07%,且療程大於兩週之ICU個案亦減少近50%,顯示臨床端在抗生素使用上正逐步與感染專科醫師形成共識。 教育訓練上,除了既有的教育訓練外,更針對新進人員及實習生設計有系列桌遊及互動式課程,在增進學習動機與應用能力皆呈現正向成果;改善專案上,也分別與專科及品管部門進行有清淨手術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之合作專案,以敦促臨床醫師重視並盱衡抗生素的使用。 結論 智能化抗生素管理平台的蛻變,讓抗微生物製劑的管理監測不再只是數字的追逐戰,隨著品管指標融入臨床實務、教育訓練與專案合作中,能將正確使用抗生素的意識於全體系生根深耕。
稿件檔:
加入會員 | 忘記密碼
1.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
2.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3.感管之友轉正式會員沿用原密碼。
帳號
密碼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