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LOGO

歷年發表稿件

南部某醫學中心推動醫院工程感染管制稽核經驗分享

感控監測

口頭

南部某醫學中心推動醫院工程感染管制稽核經驗分享

Experience sharing of Infection Control for Construction and Renovationof a Hospital Center in Southern Taiwan

前言
醫院為提供醫療照護之處,服務對象多為免疫力較低,為感染的高風險群,故致力於預防醫療相關感染,至關重要。
降低醫院中發生醫療相關感染其感染管制策略包含:手部衛生、抗生素管理、環境清潔等,此外,若有醫院工程期間產生的氣霧及粉塵等,也可能讓潛藏的致病菌再現,亦是導致醫療相關感染風險之一,因此落實及監測醫院工程之感染管制措施,是不容忽視的議題。南部某醫學中心在2015年制定醫院工程感染管制作業規範,並於工程前、中、後期進行相關感染管制評估及查核,期能將工程期間可能造成感染風險降到最小。
方法
制定標準:2015年感染管制中心經參閱國內外文獻,並與工務室、環保組討論後制定本院「醫院工程感染管制作業規範」,並依據院內執行狀況,持續修正,最近一次討論及修訂日期為2022年5月,文件更名為「醫院工程感染管制管理程序書」,醫院若需進行整建、翻新工程,皆須提出申請,並召開跨團隊施工前會議,感染管制中心依工程感染管制等級評估(infection control risk assessment, ICRA)之工程類型、病人風險區域等,評核出感染管制等級,分別為1~4級,等級越高風險越高,所需之防護也越多,並提出符合等級之工程感染管制防護建議,供施工人員於工期前、中、後期遵循。
稽核與回饋:感染管制中心於工期前、中、後進行查核,工期朝過1個月者,則增加查核頻次,若查核異常當月需複查,必要時須請單位停工,改善後方可繼續施工,以確保病人及工作人員安全,所有稽核結果皆回饋單位,並呈報至感染管制委員會。
結果
2015年9月~2022年10月共185件工程,分別為第1級27件、第2級66件、第3級83件、第4級13件,共查核543次,重大異常須立即停工1件,異常率由2015年13.8%降至2022年2.3%,改善率達83%,其中醫療區域工程有147件,經比較工期前後醫療照相關感染率結果並無差異;常見查核缺失前三名為工程區域屏障保護措施未能完全區隔施工區、施工區出入口未設置適當除汙設備及施工區之工程廢棄物未適當加蓋,重大查核異常者,經感染管制中心複查無感染疑慮後才能復工。
結論
相較於美國在1996年美國建築師學會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 AIA)就開始提出醫院工程感染管制介入的重要性,國內的介入措施起步較晚,本院執行初期,也面臨施工單位表達強烈不滿之抗議,但為了預防及降低因工程防護缺失造成人員曝觸或導致感染風險,工程感染管制的執行及查核是有其必要性的,經感染管制團隊持續溝通及努力,加上院方高層長官大力支持下,相關人員皆以病人安全為首要目標,進而達成雙贏的局面。

會員專區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