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LOGO

歷年發表稿件

後疫情時代某醫學中心病房COVID-19群突發處理經驗分享

群突發處理

壁報

後疫情時代某醫學中心病房COVID-19群突發處理經驗分享

Experience sharing on handling COVID-19 outbreaks in a medical center ward after the epidemic

前言
21世紀冠狀病毒接二連三對人類發動戰爭。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從2019年開始持續在全球蔓延,感染病例暴增,死亡人數上升,新冠病毒不斷變異,疫情詭譎莫測讓防疫帶來更多新挑戰,防疫作為則須不斷滾動式修正來因應。當社區疫情升溫時,醫療需求量大增,病毒也容易被帶入醫院傳播,造成院內感染,因此如何及早發現控制源頭並阻斷傳播顯得非常重要。
方法
本單位病人數為48人,疾病別以神經內外科病人為主(佔60%)。利用資訊系統「疫情監控防疫地圖」持續監控住院病人症狀(如發燒、咳嗽、流鼻水、CXR影像異常等)快速篩選出潛在感染個案,及時提醒醫療團隊進行篩檢,感管師於10月11-12日接獲即時傳呼發現單位有4位病人及1位同段落護理師確診。經確認有人、時、地之關聯性,立即啟動調查。介入感染管制措施含:
人員:
(1) 確診病人立即通報並轉入專責病房
(2) 同病室病人及陪病者列密切接觸者,進行篩檢並監測7天是否出現症狀。
(3) 護理師及病人全面普查健康狀況,有症狀者立即篩檢。
感染管制:
(1) 病人及陪病者一律佩戴外科口罩,勤更換避免毛細作用。
(2) 提升照護密切接觸者之防護裝備(N95口罩、防水隔離衣、手套)。
(3) 落實洗手五時機及手部衛生七步驟。
(4) 出病室時間採間隔方式,減少病人及陪病者群聚及接觸的時間。
環境:
(1) 確診個案轉出後,床位進行單床清消(病床圍簾圍上,進行紫外線消毒30
分鐘後清空床位,以5000ppm高濃度漂白水進行終期消毒)。
(2) 每天三次加強環境高接觸點消毒,如:床欄、門把、電燈開關及護理工作車、
護理站、護理討論室/更衣室等。
(3)持續每日健康管理追蹤,觀察二倍潛伏期後解除相關隔離措施。
結果
調查追蹤10/11-10/17因有症狀或密接者,採檢24位病人其中9位病人確診陽性;採檢30位工作人員其中3位工作人員(2位護理師+1位護理實習生)確診陽性,10/11介入防治措施後,於10/18之後再無新增個案,持續觀察至10/24 單位皆無再檢出確診個案。
討論
面對COVID-19之高傳播力,若能快速發現潛在個案迅速篩檢,建立資訊化整合匡列密切接觸者儘速採檢集中照護、陪病者管理、加強環境清潔、空間動線等多道防線堅守,面對後疫情時代之COVID-19流感化,持續保障醫療工作人員與病人安全。

會員專區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