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論文投稿
病人的安全就是醫院的基石 感染管制是病人安全的基石
某醫學中心內科病房COVID-19群聚事件處理經驗分享
投稿分類 群突發處理
主委發表種類: 壁報
投稿標題(中): 某醫學中心內科病房COVID-19群聚事件處理經驗分享
投稿標題(英): Experience in dealing with COVID-19 cluster infections in internal medicine wards in a medical center
投稿摘要: 前言 隨著疫情逐漸解封,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漸漸放寬相關醫療措施,在兼顧經濟的同時,也必須取得與社區接軌的平衡,而醫療機構所產生的群聚感染事件,所帶來的影響層面也不容小覷;此群聚事件發生於內科病房,2022年9月26日一例病人陽性案例,隔日接連發生其他病人及陪病者陽性新案產生,疑似群聚感染,故進行疫調與造冊,同時啟動相關感管措施。 方法 偕同單位護理長蒐集感染個案之臨床資料,並進行群突發調查及滾動式介入感染管制措施。感管介入措施包括: (1)確診者離院或轉入專責病房,該病室病人/陪病就地隔離7天,並通知入院中心床位註記,該病室只出不進。 (2)門外明確標示,並保持門關閉並減少非必要出入,加強門禁管制。 (3)無症狀病人/陪病者於第0天(最後接觸確診日)、第4天採檢公費抗原快篩;如3天內病房同區域新增2間就地隔離病室,則增加第7天採檢,並擴大匡列採檢對象。 (4)有症狀病人直接採檢PCR,有症狀陪病者離院就醫。 (5)單位病人及陪病者落實口罩配戴及脫除口罩(如吃飯時)拉上圍簾。 (6)增加清消頻率:全單位每天一次清消,包括:公共區域(扶手+門把)及病人區(廁所內常接觸點+病室內電話) (7)請員工每日落實自主健康管理通報,上班時配戴N95口罩。 結果 此相關確診病人共11名、陪病者6名,在調查中發現因該病房屬於老人醫學科,個案平均年齡約74歲,陪病者輪替照顧,其中一位確診但未主動告知醫護人員,另活動自如的病人/陪病者會請假外出或短暫購物、外食、抽菸…等,回到社區後,不清楚其接觸史,種種因素導致出現有人、時、地序列相關之人員感染,經持續性感染管制措施之執行,觀察至最後一位確診個案(新案)後4天無新案,回歸臨床持續監測,結案。 討論 檢討此次感染群聚事件,病房管理應格外加強,包含早期偵測潛在個案,避免在院區內傳播;強化住院病人陪病者管理,住院病人與陪病者除了必要動線外,衛教盡量留在自己的病室內,並避免離院購物及外食,回病室後加強手部衛生,並全程配戴口罩,如需移除口罩拉起圍簾,然而考量本次感染事件發生可能原因之一為陪病者移動傳播,加強門禁管制及限制陪客人數,並由護理師協助落實TOCC評估以及在院活動管理,早期偵測無症狀帶原者,進而匡列相關接觸者,盡早阻斷傳播鏈,避免疫情之蔓延擴散。
稿件檔:
加入會員 | 忘記密碼
1.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
2.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3.感管之友轉正式會員沿用原密碼。
帳號
密碼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