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論文投稿
病人的安全就是醫院的基石 感染管制是病人安全的基石
某醫學中心COVID-19期間困難梭狀芽孢桿菌感染影響
投稿分類 微生物
主委發表種類: 壁報
投稿標題(中): 某醫學中心COVID-19期間困難梭狀芽孢桿菌感染影響
投稿標題(英): Impact of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 on healthcare-associated difficulties during COVID-19 in a medical center
投稿摘要: 背景:困難梭狀芽孢桿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CDI)一直是全球重視的議題,美國估計每1,000名病人中,即有13名診斷CDI,其中多達75%是與醫療照護相關,額外造成每位病人醫療支出9,000-15,000美元;在亞太地區調查600名病人中,大約53%於住院期間發生,60天內死亡佔5.2%。學者2017年統合分析261篇文獻發現,進行抗生素管理計畫、每日環境清潔消毒及建立稽核機制可降低CDI的發生。2019年末在中國湖北省武漢市首次爆發不明原因肺炎,後來命名為「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隨後2020年初迅速擴散至全球多國,我國除了邊境嚴守、醫療院所更隨即啟動禦敵策略,包含就醫分流規劃、限制訪客、增設手部消毒劑設備、增加環境清潔消毒頻率及稽核等政策。本研究旨在探討在COVID-19期間採行嚴謹的防疫政策之下,對CDI發生的影響。 材料與方法:本研究採回溯性觀察研究法,收集某醫學中心2018年1月至2022年9月病人資料,依據疾病病管制署2018年公佈之醫療照護相關感染定義監測病人住院第三天(後),且發生非固體化糞便檢查顯示產毒性困難梭狀芽孢桿菌(toxin-producing C. difficile)陽性者皆納入分析,分為疫情前2018年1月-2020年12月及疫情期間2021年1月-2022年9月進行趨勢比較。 結果: 疫情期CDI感染密度與疫情前期相比下降0.3‰,未達統計學上差異(P>0.05)。疫情期男性(58.8%)比例高於女性(41.2%),85-94歲(26.3%)佔比最高,其次65-74歲(25.7%),在加護病房發生的比率19.2%,感染前平均住院25天後發生;感染當日疾病嚴重程度(APACHE II;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II)中位數16(1-42)。進行兩組個案對照分析發現兩組均以男性及85-94歲年齡層及科別為胸腔內科、感染科及腸胃科發生CDI佔比最多;疫情期感染前平均住院天數較長(25vs.18),經分析後均無統計學差異。 結論:本研究分析某醫學中心COVID-19疫情期間困難梭狀芽孢桿菌感染變化,經分析感染密度與疫情前期相比約下降0.3‰,除疫情期病人感染前平均住院天數較長(25vs.18)外,其餘分佈與疫情前期相當。文獻指出疫情期間限制訪客、增設手部消毒劑設備、增加環境清潔消毒頻率及稽核等策略、民眾減少就醫的情況下或因CDI的臨床表徵腹瀉與COVID-19症狀相同,會以檢驗SARS-CoV-2為第一考量,可能降低CDI發生人數,但在美國及義大利研究中,疫情期間CDI發生高於疫情前期,推估可能與疫情爆發時,人力及防護裝備短缺有關。不論是否在疫情期間,對CDI的監測仍持續進行,及遵守與執行相關感染措施,如抗生素管理、手部衛生及環境清潔等政策。
稿件檔:
加入會員 | 忘記密碼
1.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
2.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3.感管之友轉正式會員沿用原密碼。
帳號
密碼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