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論文投稿
病人的安全就是醫院的基石 感染管制是病人安全的基石
探討某醫學中心住院病人黏膜屏障損傷-檢驗證實之血流感染結果
投稿分類 感控監測
主委發表種類: 壁報
投稿標題(中): 探討某醫學中心住院病人黏膜屏障損傷-檢驗證實之血流感染結果
投稿標題(英): The burden of mucosal barrier injury laboratory-confirm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MBI-LCBI) on central line-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CLABSIs)
投稿摘要: 前言:癌症病人近五年列住院常見十大診斷第一名。文獻指出發生導管相關血流感染與其接受化學治療或移植,造成黏膜屏障受損病菌移位(translocation)有關,推測現行中心導管置放或照護模組措施恐無法發揮防治成效。2013年美國疾病管制中心新增監測黏膜屏障損傷-檢驗證實之血流感染(mucosal barrier injury laboratory-confirm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MBI-LCBI),希望掌握有關中心導管相關血流感染(Central line–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CLABSIs)和MBI-LCBI訊息,以利推動預防CLABSIs有效策略;我國自2018年納入MBI-LCBI監測作業尚無相關分析。本研究擬探討某醫學中心CLABSIs中MBI-LCBI之分布,並比較MBI-LCBI和非MBI-LCBI之差異。 方法:採回溯性觀察研究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住院病人,依台灣疾病管制署2018年公告之「新版醫療照護相關血流感染監測定義」進行分組。類別變項呈現個案數和百分比,並進行卡方檢定;連續變項呈現平均值±標準差或中位數(全距),並進行t檢定或無母數檢定。P<0.05表示達統計顯著差異。 結果:四年期間CLABSIs共1865人,符合MBI-LCBI病人占6.7%(125人),感染菌種前五名分別為Escherichia coli、Klebsiella pneumoniae、Enterococcus faecium、Enterobacter cloacae和Candida tropicalis。比較MBI-LCBI(125人)和非MBI-LCBI(1740人)結果: MBI-LCBI病人比較年輕(50±20歲vs.65±18歲)、診斷白血病(48.8% vs.3.5%)、淋巴瘤(20.8% vs.5.1%)、和使用中長期中心導管(64.0% vs.39.3%)比例高、以及有較高比例曾接受化學治療(73.6% vs.17.1%)和處白血球低下狀態(65.6% vs.9.9%),均達統計學顯著差異(p<0.05)。而發生在加護病房的MBI-LCBI較少(5.6%vs.32.2%)、當次出院為死亡比例低(34.4% vs.44.7%)亦達統計顯著差異。 結論:MBI-LCBI病人在CLABSIs族群仍算少數,好發在一般病房診斷血液腫瘤的年輕病人,且較多中長期中心導管留置;本研究發現提供瞭解MBI-LCBI之風險族群,有利推動組合式照護之規劃考量。
稿件檔:
加入會員 | 忘記密碼
1.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
2.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3.感管之友轉正式會員沿用原密碼。
帳號
密碼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