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LOGO

歷年發表稿件

某區域教學醫院一名早產兒管路感染仙人掌桿菌之反思

感控監測

壁報

某區域教學醫院一名早產兒管路感染仙人掌桿菌之反思

Reflection on the tube infection of a premature infant in a regional teaching hospital with Bacillus cereus

前言
在少子化的國安危機下,一個新生兒的誕生直到成長倍受關注,在醫療體系中,兒科加護病房的感染數目不若成人加護病房來的多,但是在兒科加護病房所發生的每一感染案例都可能成為媒體事件,值得感染管制相關人員之重視。本文旨在檢視一個環境中的常在菌(Bacillus cereus),發生在一個早產兒其血液及管路培養皆為Bacillus cereus時進行的檢討與反思,希冀透過此案例可以提供相關單位之重視及借鏡。
方法
2023年7-8月份兒科加護病房有有二位個案,一位個案為Congenital nephrotic syndrome,於7月及8月出現血流感染,考量其感染可能源自導管相關,故盡速移除其身上之管路。
另一個案為體重830公克之早產兒,有使用臍靜脈導管(umbilical venous catheter,UVC)。其初次血液培養為Bacillus spp,後續個案之血液培養仍為Bacillus spp,移除臍靜脈導管做Tip培養及血流培養其報告皆為Bacillus cereus。
結果
Bacillus spp被視為環境的常在菌,醫療場域會因為早產兒採檢及管路置放不易,故對於許多既存的管路會產生過許多的期待與依戀;另早產兒的出生,家屬或多或少會有不捨及補償心理,本案身上使用之部份布品皆由家屬送至醫院。針對此早產兒管路感染仙人桿菌進行團隊檢討後,究其可能原因為:
1.環境常在菌之疏忽:仙人掌桿菌是種會活動、好氧或兼性厭氧的革蘭氏陽性桿菌,普遍存在環境中的灰塵、空氣、水中,因為會形成孢子狀態,對熱、冷凍、乾燥和輻射具有抗性,是環境中的常在菌;故在臨床上僅送單套檢體培養出來Bacillus spp,多半歸因為血液採檢過程污染,再者,個案身上部份布品使用為家屬提供。
2.管路移除之時間:個案身上置放的導管因擔心置放之不易,故未能及時將導管移除。
3.Blundle care之落實與病人單位環境清消管理:
針對個案之仙人掌桿菌感染其相關因素眾多:常在菌之汙染、導管置放,Blundle car落實與否,家屬布品準備與使用,臨床上之改善措施為:1.管路移除後,應視情況採檢二套血液培養,協助臨床診斷處置。2.移除多餘暫不用的耗材,3.病床環境及保溫箱表面應定時除污消毒,每週更換保溫箱外罩布單(需保溫箱表面及手易碰觸之處消毒後再換新外罩布單)。
討論
本案個案因採檢不易,單套檢體進行培養,其結果初步被忽略為環境菌所致,直至導管也確定為Bacillus cereus才被重視,故此提醒我們對於兒科加護病房微小之檢驗結果都需放大討論,檢視導管感染與移除時間,事件發生時單位環境的管理應被檢視,再者,早產兒免疫力低,易被伺機性感染,排除成本考量,對於早產兒使用之布品是否須進行管控,值得探討!

會員專區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