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論文投稿
病人的安全就是醫院的基石 感染管制是病人安全的基石
運用管道鏡檢視小腸鏡細菌檢測異常原因
投稿分類 感控監測
主委發表種類: 壁報
投稿標題(中): 運用管道鏡檢視小腸鏡細菌檢測異常原因
投稿標題(英): Use of borescope to examine the causes of abnormal bacterial counts in enteroscope
投稿摘要: 前言 北部某醫學中心內視鏡中心將小腸鏡歸類於特殊內視鏡,每月執行內視鏡細菌檢測; 2023年7月發生小腸鏡採檢培養出E.coli,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Klebsiella pneumoniae; 因小腸鏡在2019~2023年6月皆未發生異常,此次培養可能為一警訊事件,因小腸鏡使用頻繁和使用年份久,加上內視鏡中心人員離職變動大,疑與內視鏡清消未完全有關。內視鏡中心與感管中心共同檢討異常原因後,從人員的清潔消毒教育訓練開始著手改善。 方法 (1) 人員-資深技術師指導新進人員清洗技術1週後,感管師協助評核流程 (2)細菌培養異常,停止使用並追蹤病人健康狀況 (3)將小腸鏡以E.O滅菌,每次病人使用後經清洗高層次消毒並隔夜乾燥後,由感管醫檢師採檢,以濾膜法複驗,連續複驗3次通過後,才能結案回歸正常消毒流程。 結果 在完成上述步驟後,小腸鏡仍未能完成連續複驗3次通過,進一步修訂流程由原本的沖水清洗更改為酵素液面下浸泡清洗,並將高層次消毒次數增為2次。在無病人使用,高層次第6天後採檢只有培養出Micrococcus: 1 CFU(低致病性的細菌非異常);然而再經過2次病人使用後,再度清消、乾燥後,仍都發生細菌培養出E.coli 及 Klebsiella pneumoniae,此現象未曾發生過,為了解小腸鏡工作管道是否有損壞情形,因此使用管道鏡,從手持端進入及前端進入觀看工作管道,發現自內視鏡出口進入0-20cm有刮痕及殘屑,22公分處有刮痕;自工作管道0-15公分處有刮痕,多發生在可彎部,應是在操作器械進出過程造成,推定刮痕是造成工作管道細菌生長不易清洗消毒發生異常的原因,因此安排更換內管。更換後順利完成連續複驗3次通過,回歸每月檢測頻率。 討論 由於內視鏡細菌檢測異常原因可能有多重原因造成,要一一檢視無形中要花費相當多的時間、人工與費用,運用管道鏡檢視內視鏡工作管道的結構與乾燥情形確實是一得力的工具。此外,內視鏡的使用壽命與定期的管道評估是之後可以繼續改善的方向。
稿件檔:
加入會員 | 忘記密碼
1.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
2.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3.感管之友轉正式會員沿用原密碼。
帳號
密碼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