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LOGO

歷年發表稿件

東北部某地區醫院改善軟式內視鏡再處理標準化之品質監控

感控監測

壁報

東北部某地區醫院改善軟式內視鏡再處理標準化之品質監控

Improve the quality control of flexible endoscope reprocessing standardization in a regional hospital of Northeastern Taiwan

前言
內視鏡再處理的不全確實可能引起致病原體的散佈,進而導致醫療照護相關感染的風險增加。2015年美國爆發內視鏡相關感染事件,促使機構重視內視鏡清潔與消毒的再處理流程,並修訂指引以提高內視鏡再處理的標準。台灣內視鏡相關學會也跟進這樣的趨勢,陸續修訂「內視鏡再處理指引」,以確保內視鏡再處理流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透過落實標準化的流程,降低感染風險,為病人提供更安全的醫療環境,是我們重視的議題。
方法
標準化再處理步驟是確保內視鏡清潔、消毒、並維持其正常運作的關鍵,內視鏡再處理包括4步驟:(一)前置清洗(擦拭、吸引、功能測試、目視檢測、運送),(二)手工清洗(測漏、清洗外管、清洗內管、刷洗、漂清、目視檢測),(三)高層次消毒自動化再處理(測漏、清洗、漂清、消毒、最後漂清、乾燥),(四)儲存。
討論
技術人員的認知及教育訓練是可確保清洗消毒品質的有效方法,即使是使用內視鏡自動清洗機,人工清洗步驟仍是非常重要,必須熟悉每支內視鏡的特殊設計及附加配件,因此本課運用系統性觀點擬訂對策:(一)召集全院內視鏡團隊辦理教育訓練,由廠商及專業人員實際操作。(二)制定軟式內視鏡清洗消毒暨品質監測作業規範,並納入各專科工作執行標準化作業程序。(三)訂定新進人員培訓制度及定期考核機制。(四)感染管制課不定時外部稽核。(五)納入品管監測,除了定期執行微生物培養外,單位每年每支執行生物冷光儀方式監測清消品質確效。(六)增加儀器設備需求,減少內視鏡使用的頻率,提升人員清消落實性。
結論
內視鏡清洗消毒是以機器為主,高層次消毒前的人工清洗非常重要,根據文獻指出人為操作導致的失誤率高達30%~55%,唯有確實執行標準化和有效的再處理程序,定期檢討結果及研訂品管指標,才能有效避免醫療照護相關感染問題發生。本院針對「內視鏡再處理指引」進行認知評量,改善前88%,改善後100%,需特別加強項為ERCP具有起立板(Elevator)等結構複雜之高風險內視鏡的管理,應加強內管之沖洗步驟;另行為操作面正確性改善前98.6%,改善後100%,需特別加強項為人為認知錯誤觀念;結果面部分,2023年微生物培養檢測合格率達100%,較2022年進步0.6%。醫院落實零感染及保護病人受檢安全是感染管制及檢查室的最終目標。

會員專區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