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LOGO

歷年發表稿件

年輕人感染副傷寒沙門氏菌(Salmonella paratyphi )菌血症案例報告

微生物

壁報

年輕人感染副傷寒沙門氏菌(Salmonella paratyphi )菌血症案例報告

Case report of Salmonella paratyphi bacteremia in young people

本篇為實驗室一週內發現二例感染副傷寒沙門氏桿菌菌血症的病例,僅發燒是臨床共同症狀,快速且正確診斷不易。沙門氏桿菌主要經糞口途徑傳染,常造成腸胃道感染,常見的症狀有便秘、發燒、腹痛、肝脾腫大與帶血性腹瀉等。台灣地區散發零星個案,2023台灣感染案例有增加趨勢(疾病管制署統計為28人),公衛機構介入調查。藉由實驗室快速的血液培養及質譜儀鑑定報告,協助臨床醫師快速正確的診斷及抗生素治療,使病患盡速康復,連結院內感染管制措施及公衛機構疫調,杜絕可能的疾病傳播。

1.運用實驗室常規培養基:Blood Agar Plate、MacConkey Agar Plate、Xylose lysine deoxycholate Plate進行培養。
2.菌落形成後,利用質譜儀快速完成細菌鑑定。
3.再利用vitek 2生化試驗及salmonella血清分型執行菌種確認,本院實驗室以O抗原抗血清凝集試驗做鑑定。

案例一:21歲女性,釣蝦場員工,曾被蚊子叮咬、有飼養寵物。持續中度發燒、肉腫脹疼痛就診。實驗室檢查包含血液、生化檢驗及血液細菌培養。檢驗結果如下: 無白血球增多情形,生化檢驗結果無異常。次日Bact/Alert血液培養偵測到陽性,染色為格蘭氏陰性桿菌,當日經質譜儀鑑定為salmonella spp。醫囑給予抗生素(ceftriaxon )治療,次日執行vitek 2生化試驗及血清分型,鑑定結果為salmonella A。血液藥物敏感性結果:Ampicillin (S) 、Cefotaxim, (S)、 Ciprofloxacin (I) 、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e (S)、Ceftriaxon (S) 。
案例二:17歲女性,間歇性發燒5天及腹瀉,臨床表現right Cv knocking pain,診斷右側APN及UTI,醫囑開立Ciprofloxacin治療。實驗室檢查包含: 常規檢驗及血液細菌培養,檢查結果:WBC 10.6*103/ul,尿液檢驗:Bactera(3+)、pyuria(1+)、WBC(3+),糞便檢查: 液狀便、OB(3+)。次日血液及糞便培養發現疑似菌株,質譜儀鑑定為salmonella spp。次日加做vitek 2生化試驗及血清分型,二者鑑定結果一致為salmonella A 。血液與糞便藥物敏感性結果相同:Ampicillin(S)、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e(S)、Cefotaxim(S) 、Ciprofloxacin(R) 、Ceftriaxon(S) 。 停用Ciprofloxacin改用抗生素Ceftriaxon持續治療,一週後順利出院。

案例一肌肉腫脹疼痛及蚊蟲叮咬,登革熱及病毒感染應考慮診斷。研究指出副傷寒沙門氏桿菌菌血症患者100%會出現發燒症狀,部分患者無腹痛,腹瀉及嘔吐等症狀。此二案例為年輕人,從事水產與餐飲相關工作。因確診時間相近,公衛機構疫調,採檢二者工作環境及人員做檢測,並無發現致病菌,個案亦無足跡重複情形,結果顯示案例並無相關性,應是零星偶發案例。正確的檢驗結果可縮短不適當的經驗性用藥時間,減少抗藥性菌株產生,利用血液培養及質譜儀菌株快速鑑定報告,縮短住院時間及減少醫療支出,讓病患能盡速康復出院。

會員專區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