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LOGO

歷年發表稿件

離島地區透析中心RO水質消毒流程改善經驗分享

感控監測

壁報

離島地區透析中心RO水質消毒流程改善經驗分享

The experience sharing of improving the RO water quality disinfection process in dialysis centers in offshore Islands.

某離島醫院B院區透析中心RO水質監測異常,113年1-3月RO水質合格率為100%,4月合格率75%,5月合格率為37.5%,依據美國AAMI透析用液之微生物監測,微生物總菌落數應低於100CFU/ml,總菌落數大於50 CFU/ml應採取相關措施,並檢討問題發生原因進行改善。

本院透析床數為8床,透析機有9台,每月由廠商進行RO管路消毒,透析護理師進行每月水質採檢,在交由檢驗室委外轉送台灣本島檢驗。因113年4-5月合格率未達標準,感管室偕同透析護理師採用三現原則,發現透析水循環系統週邊環境堆積雜物、門窗破損且未定期進行環境清潔、RO採水流程未標準化且未執行無菌技術採水、採水檢體轉送流程有延遲問題、委外RO水系統使用過期消毒劑且消毒劑濃度和劑量未標準化等問題。為維持透析之品質監控及病人安全,故召開跨團隊會議進行PDCA改善。

改善措施:
1. 透析水循環系統環境設備更換門窗並上鎖,每週進行環境消毒,並列入常規檢查項目。
2. 水質採檢是由不同人員輪流執行,為了確保採樣一致性,修訂「透析中心RO採水標準作業程序」,執行採水前應進行手部衛生,戴上手套並使用6吋棉籤沾2%酒精性CHG消毒由內而外消毒,靜置30秒乾燥後,再放流60秒,並進行人員教育訓練,以減少不同操作人員之間的差異性。
3. 透析採水技術納入單位技術評核,並由單位主管每三個月進行考核。
4. 管路消毒頻率由每月1次調整為每月2次,連續兩次RO水質菌落數低於50 CFU/ml後,恢復每月進行消毒和採檢。
5. 採水後檢體立即交由檢驗室,檢驗室通知當班駕駛,當日將檢體轉回院本部檢驗室處理,再轉送台灣本島委外檢驗。
6. 原使用漂白水20L,有效期限為一年,庫存量遠超過實際需求量,易導致剩餘過量超過使用期限,故採購6OOcc瓶裝。
7. 於保養合約說明漂白水使用500PPM濃度,購置漂白水專用量杯,並以紅色膠帶標示使用刻度。廠商每月保養時,由總務單位安排人員陪同監督。
8. 制定「RO迴路管線消毒流程」,由透析單位及總務室檢查每月是否確實執行。

本案獲知透析中心RO水質異常發生即刻介入調查進行原因分析,藉由多次跨團隊會議討論,於113年5月先暫停透析業務,進行環境、RO採水流程標準化、RO系統之檢討改善;透過積極介入措施,直至RO水菌落數<50CFU/ml,才得以恢復運作,於113年8-10月RO水質合格率為100%,監測病患無感染發生。建議各醫院應加強對透析用水環境和相關設備的定期檢測和維護,在出現異常時迅速採取措施,確保血液透析病人用水品質,建立一個安全的照護品質。

會員專區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