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LOGO

歷年發表稿件

內視鏡再處理清潔消毒確效

感控監測

壁報

內視鏡再處理清潔消毒確效

Cleaning validation of endoscope reprocessing processes.

近年為力求精準醫療,內視鏡檢查廣泛應用於各病症之診斷及治療,不斷提升儀器精密程度,增添清消複雜性。本院軟式內視鏡分散在不同單位使用,僅有特殊檢查室依循「內視鏡再處理建議作業指南」並常規進行年度再處理流程查核及採檢,其餘四個單位並無相關稽核作業,故藉本次專案檢視內視鏡再處理之清潔消毒確效。

一、清潔確效:內視鏡手工清洗後潔淨度ATP監測。
二、消毒確效:內視鏡高層次消毒後細菌培養。
三、內視鏡清洗用水監測。

一、ATP潔淨度共抽檢22件(正常值應<200 RLU),採檢點為內視鏡侵入部位、內腔、專用儲存盒,其中2件不合格(合格率為90.91%),一件為鼻咽內視鏡外管(381 RLU),另一件為TEE(280 RLU)。
二、鼻咽鏡把手材質無法浸泡消毒液,故抽檢2支鼻咽鏡把手清潔前後ATP潔淨度結果,清潔前分別為40及123 RLU(已合格),分別再以酒精棉片或消毒紙巾擦拭清潔後降為11及91 RLU。
三、細菌培養共採檢17件,採檢點為內視鏡侵入部位、內腔、注水孔、保護套,其中2件不合格(合格率為88.24%),均為鼻咽鏡侵入部位,分別生長K. rhizophilia及S. epidermidis,經查該二鏡均掛於檢查區點滴架上保存。
四、經檢驗漂洗用水為合格RO水或符合飲用水標準的自來水。

鼻咽鏡及TEE於清潔或消毒確效均有不合格件數,故評估執行單位內視鏡再處理流程之潛在染污風險:鼻咽鏡檢查後僅以切棉沾取N/S擦拭外管,且未進行手工清洗即進入高層次消毒,可能導致微生膜形成影響清消結果,此外鼻咽鏡以支架掛在洗手槽旁鐵管中,易被水霧噴濺,支架及鐵管亦未無常規清消,且數量少於內視鏡支數,以致少數內視鏡需掛於檢查區的點滴架上保存,此次檢驗不合格之鼻咽鏡即於清洗後掛於檢查區點滴架上且鄰近圍簾,故建議鼻咽鏡檢查後應改以沾有酵素的紗布擦拭外管並落實手工清潔,且於清消後儲存於儲存櫃中。TEE手工清洗後已先保存於廠商提供之泡棉盒中,再次手工清洗後監測合格(13 RLU),疑似盒子材質容易藏污且未常規清消造成染污,該單位因空間及成本緣故無法購置儲存櫃,亦無溫溼度控管之乾淨空間,討論後維持保存於泡棉盒中,但須先存放入無菌袋中後再至於盒內,並於使用前再次高層次消毒。因購置專用儲存櫃流程冗長,故尚無法進行儲存區改善後之複檢,為本專案之限制。改變內視鏡多年清消習慣實屬不易,清消均應遵循台灣消化系內視鏡學會之建議,將其納入常規管路細菌培養及洗滌後ATP潔淨度抽檢,並訂定一致性再處理之標準流程並地期查核,以維持內視鏡操作時的安全及有效性、降低病人感染風險。

會員專區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