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論文投稿
病人的安全就是醫院的基石 感染管制是病人安全的基石
某區域教學醫院外科病房疥瘡群聚事件調查處理經驗
投稿分類 群突發處理
主委發表種類: 壁報
投稿標題(中): 某區域教學醫院外科病房疥瘡群聚事件調查處理經驗
投稿標題(英): Experiences in handling of Scabies cluster incidents in the surgical ward of a regional teaching hospital
投稿摘要(前言): 某區域教學醫院外科病房2024年4月3日有3名小夜班護理師近2日同時出現皮膚搔癢、紅疹等疑似疥瘡症狀,回朔3名護理師皆曾經照護過一名皮膚不完整之天皰瘡且活動力不佳之病人,經皮膚科再次診視該名天皰瘡病人,診斷「結痂型疥瘡/挪威疥」(Crusted /Norwegian Scabies),將其列為指標病人介入調查。
投稿摘要(方法): 一、病房作業: (一) 舉辦員工關懷說明會,由感染科醫師及單位主管與員工面對面會談,並提供員工關懷衛教單。 (二) 立即更換更衣室布簾,並使用5,000ppm漂白水清消更衣室、護理長辦公室、護理站、配膳室(飲水機台按鈕)及走廊扶手等區域。 (三) 確定/疑似疥瘡病人出院/解除隔離後,病室內床廉全部更換,環境以5,000ppm漂白水終期消毒,更換,病室內布類品皆以單層水溶性污衣袋外加透明高密度PE袋,外層標示「感染性布類品」送至布品器械供應課處理,非光滑表面物品,如枕頭、床墊及壓脈帶等物品,以塑膠袋包覆,集中靜置至少1週以上。 二、病人及陪病者: (一) 匡列無防護及同病室接觸者名冊,並上傳住院/護理/檢查作業系統,註記紅底黑字【B】,提醒工作人員進行健康監測。 (二) 被匡列接觸者皆由皮膚科醫師診視後提供治療性或預防性藥物。 (三) 疑似症狀病人及陪病者限制於原病室內活動,採預防性防護措施,避免更換陪病者,暫停探病。 三、工作人員: (一) 自主健康監測,每日自我診視全身皮膚,如有疑似症狀者應就醫並通知單位主管,每天早上由主管回覆單位工作人員健康狀況。 (二) 監測期間,全面提升防護,上班換穿工作服,工作服每日更換,並增加防護裝備:包含穿防水隔離衣及戴乳膠手套,工作期間如有感染疑慮需增加更換頻率,離開工作區域前脫除防護裝備,並執行消毒性洗手。
投稿摘要(結果): 匡列密切接觸者87人,預防性用藥82人,其中確診5人採治療性用藥,單位監測期滿無新增個案,予結案。
投稿摘要(討論): 一、疥瘡診斷不易,感染者通常不會馬上發病,尤其初次感染者約2至5週(平均3週)後才慢慢出現皮膚發疹與發癢的症狀,若是感染結痂型疥瘡身上的疥蟲數可達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傳染力極高。 二、入院時應確實執行風險評估,針對長照機構、長期臥床、衛生習慣不佳等高風險病人,落實每日皮膚健康監測,隨時留意並提醒病人及陪病者在院期間皮膚症狀,加強醫療團隊溝通聯繫,必要時可先採預防性防護措施,並落實執行。 三、工作人員照護所有病人,皆應採取標準防護措施,不完整的皮膚和黏膜組織等都可能帶有可被傳播的感染原,依可能的暴露情形選用個人防護裝備,以預防與病人交互感染。
稿件檔:
加入會員 | 忘記密碼
1.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
2.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3.感管之友轉正式會員沿用原密碼。
帳號
密碼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