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LOGO

歷年發表稿件

南部某醫學中心碳青黴烯抗藥性之腸桿菌科細菌檢出概況

微生物

口頭

南部某醫學中心碳青黴烯抗藥性之腸桿菌科細菌檢出概況

Overview of the detection of 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 in Southern Medical Center

細菌抗藥性議題在疫情過後,儼然成為醫療界的重大討論議題;抗生素的使用管理及感染管制措施也是各醫院重要的環節之一。美國疾病管制中心從2010年公布了首例帶有VIM (Verona integron-encoded metallo-beta-lactamase) carbapenemase抗藥性基因的腸道菌。隨之世界各地也陸續發現檢出,台灣同年也在一名回國的台商身上檢出首例的KPC-2 (KPC-producing K.pneumoniae)抗藥性基因;甚至在2014年南部醫院也發生過 KPC-17大流行。本院感染症研究室從2016年4月開始著手進行CRE菌種送驗基因定序分析,減少院外送驗,縮短報告時間,以利院內及早監控管理;近年來的疫情後時代,抗藥菌並未消失,迎刃而來的是更多的檢出與挑戰。

本研究採回溯性研究,運用描述性統計,期間為2016年4月至2024年10月,對象為所有急診、門診以及住院CRE送驗基因定序個案,送驗條件為對carbapenem類抗生素(doripenem及ertapenem)產生抗藥性之新菌株,如為相同病人,不同菌株皆呈抗藥性時需再次送驗;如遇已解除個案再檢出抗藥菌株時,需再次送驗,其中OXA為2019年開始新增基因定序項目。

本研究發現共送驗1899株CRE菌秼,基因定序結果檢出共774株,檢出率為40.8%(774/1899);其中KPC檢出率為16%(304/1899)居多、次之為OXA 12.2%(232/1899)、IMP 6%(114/1899)、NDM 4.9%(94/1899)、VIM 1.3%(25/1899)、MCR 0.3%(5/1899);病原體前三名為 Klebsiella pneumonia(1228株)、Esherichia coli(159株)、Enterobacter cloaca(142株);檢體部位前三名則為尿液佔30.6%(581/1899)、痰液佔29.2%(555/1899)、傷口佔12.2%(232/1899)。將整體分成兩個時期進行比較,疫情前期定義為2016-2020年、疫情後為2021-2024年。結果發現送驗株數後期為前期1.91倍(1246/652),基因定序檢出率前期為28.7%(187/652)、後期為47%(568/1246),相較之下後期檢出率為前期的1.64倍。

研究結果顯示,疫情後期,CRE菌株的檢出數量與基因定序檢出率均有所上升,這反映了多重抗藥性菌株在醫院中的流行趨勢。這可能與抗生素使用量的增加以及疫情後病患的免疫狀況有關,故同步檢視院內Carbapenem類抗生素使用量,發現自2016年以來,本院的Carbapenem類抗生素,年均DID為9.09/月,疫情前期的DID為8.54/月,後期為9.91/月,顯示出抗生素使用略有增加。疫情後各種感控措施正面臨著挑戰中,雖然依舊採高標準解除隔離及集中收治區進行管理,但抗藥性菌株的檢出率仍在提高中,這提醒醫療機構需持續強化抗生素管理和感染控制措施,而不再只是單一的依靠著感染管制措施去防範。

會員專區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