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LOGO

歷年發表稿件

資訊科技運用於庫賈氏病之成效-以南部某區域醫院為例

其他

口頭

資訊科技運用於庫賈氏病之成效-以南部某區域醫院為例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Creutzfeldt-Jakob Disease– A Case Study of a Regional Hospital in Southern Taiwan.

隨著資訊時代的快速發展,醫療領域對人力管理與風險控制的需求日益提升。為有效降低CJD(Creutzfeldt-Jakob Disease)感染風險,本研究提出運用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程式介接技術為核心(如圖一),透過整合既有醫療資訊系統,實現資料處理與分析的自動化。此技術不僅能提升 24 小時即時監測與決策效率,亦可減少人工操作繁瑣性,也大幅提升資料處理效率與準確性。相較於傳統依賴人力的查詢與統計模式,此方法能顯著縮短查詢與比對流程(表一),減全面提升醫院的管理效能與安全性。

本研究以某區域醫院為案例,結合資訊系統進行技術應用,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步驟,進行以下技術應用:1.電子病歷資料分析:利用API自動查詢系統,主動勾稽查詢疾管署資料庫,快速判別患者是否屬於CJD潛在感染風險群(圖二)。2.即時警示功能:建立自動化提醒系統,透過醫療系統中的紅色警示標籤,提醒醫護團隊快速應對並啟動相應程序。3.流程優化與資料整合:減少人力操作,實現全自動化查詢,確保24小時即時查詢與監測記錄。4.程式串接應用: 結合院內醫事機構代碼及CryptCertEncrypt加密技術的醫事機構憑證(圖三),對查詢者進行雙重認證,確保資料的保密性,並以 Base64 加密後的 JSON 格式回傳查詢結果。5. 查詢紀錄備查:將主動查詢結果記錄於系統資料庫,供人員查詢系統內勾稽後所有名單,並提供搜尋功能,提高結果精確度。以數據化收集方式,提供日後執行決策的參考依據。

感染監控整合系統將整合所有與CJD相關的病患資訊,並與感染管制部門實時同步,確保任何疑似或確診案例均可迅速反應並處置。藉由資訊技術的介入,顯著效提升感染監控的精確性與時效性,防止院內感染擴大風險。將感染管制團隊、醫護團隊納入,組織成跨部門協作小組,確保各部門即時了解追蹤CJD潛在感染患者情況並採取相應措施。

本研究通過系統提示與追蹤機制,全面監測病患的病程進展與感染控制措施的執行情況,確保各階段操作無遺漏。此方案透過即時提醒有效降低醫護人員感染風險,並協助院方防範 CJD 的院內傳播。在病患照護中,系統確保執行標準的防護措施。此外,研究建立並傳遞標準作業流程(SOP),包含特殊防護程序(如手術、內視鏡檢查等),進一步提升醫護人員的防護意識與能力,實現全面的安全保障。
致謝
本研究特此感謝國防部軍醫局在研究過程中的支持與協助,提供相關資源與專業指導,為本研究的順利推進提供了重要保障。

會員專區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