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LOGO

歷年發表稿件

運用隔離防護措施降低抗藥性Acinetobacter baumannii之成效

防護措施

壁報

運用隔離防護措施降低抗藥性Acinetobacter baumannii之成效

The effectiveness of isolation and protective measures in reducing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of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近年來抗藥性細菌(multi-drug resistance organism, MDRO)逐年增加趨勢備受重視,病人住院期間常因疾病因素、免疫力低下、抗生素使用,易造成MDRO感染。MDRO種類很多,其中Acinetobacter baumannii (AB)在各種醫療設備表面具超強生存能力,MDRO主要透過接觸途徑傳播,因此嚴格遵守接觸隔離防護措施,可減少醫療照護相關感染 (Health-care associated infection, HAI)傳播機會。中部某地區醫院2023年第三季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CR-AB)由第二季26.3%驟增至85.7%,為防範CR-AB上升導致感染率增加的影響,因此制定隔離防護措施以期達到降低CR-AB移生及感染率的目標。

參考國內外文獻及疾管署指引,2023年10月20日與感染科醫師、感管師、護理部督導及護理長召開跨團隊會議,討論並制定隔離防護措施如下:
1.入院時執行主動篩檢,採咽喉及肛門拭子檢驗MDRO移生情形。
2.執行預先隔離措施,主篩報告尚未發報前,均須執行接觸隔離措施。
3.採集中收治(Cohorting),規劃兩間病房,分別收治預隔及MDRO病人。
4.人員教育訓練,加強MDRO及接觸隔離措施認知及實務操作。
5.維護MDRO病人隱私,於床頭放置手套圖示提醒人員。
6.加強環境清潔與消毒,住院超過1週每週清消,稽核病室終期消毒完整率。
7.針對家屬及訪客進行隔離防護措施衛教,如洗手、穿隔離衣等。
8.加強監測臨床分離菌株發報情形,當接獲MDRO報告立即啟動隔離措施。
9.進行抗生素管理,評估病人情況進行複驗及解除隔離。
10.病人出院或轉出時,於出院病摘詳載MDRO報告,提醒轉院或機構。

經5個月加強落實隔離防護措施的執行期間(2023/11-2024/03),2024年4月進行評值,MDRO移生率方面,主要監測CR-AB由85.7%降至53.3%;另外如CR-KP及VRE的移生率也降低,CR-KP由86.2%降至57.1%;VRE由96.4%降至70.0%。此外,HAI方面,2023年1月至10月共6例HAI個案,分別為CR-AB 2例、CR-KP 2例及MRSA、CR-PA各1例;執行後,2023年11月至2024年3月僅1例CR-AB感染個案。持續追蹤2024年第三季CR-AB更降至11.8%,執行效果良好。

運用多元策略降低MDRO移生率及HAI是本次運用隔離防護措施改善計畫之重要目標,透過加強稽核並落實各項措施達到降低CR-AB移生率目標,同時也降低CR-KP及VRE移生率,但在CR-PA及MRSA仍屬持平情形。2022年國內研究指出執行接觸隔離措施可有效降低HAI;2021年國外研究針對環境清消對於降低MDRO顯示確實有成效,與本次推行成效相符。目前院方已導入以螢光劑進行環境清潔確效之策略,期望持續改善精進、落實政策之推行,以達提升照護品質維護病人健康之目標。

會員專區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