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LOGO

歷年發表稿件

某醫學中心之中心靜脈導管(CVP)相關血流感染與置放部位調查與分析

感控監測

壁報

某醫學中心之中心靜脈導管(CVP)相關血流感染與置放部位調查與分析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CVP catheter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and placement sites in a medical center

中心導管組合式照護已逾十年,且由原先重點監視加護病房中心導管血流相關感染逐步推向全院。由於新冠疫情期間因防護措施影響原本照護模式,以致本院加護病房中心導管血流感染密度於2021年達4.29‰高於THAS同儕值,其中CVP導管佔所有中心導管5成左右。

隨著我國新冠疫情防疫策略進入減災期(2022 年 4 月至 2023 年 12 月),本院加護床位逐步復歸原始醫療照護量能,除原有中心導管組合式照護外,重點針對內科醫師進行CVP導管置放技術及相關感染管制措施如下:
1.藉由中心導管置放指引導讀及討論,取得CVP導管放置部位的共識,降低鼠蹊部位置放率。
2.實施超音波導中心靜脈導管置放的擬真教學,強化住院醫師置放技術,提升頸部及鎖骨下的成功率。
3.Buddle Care資訊化:透過臨床輸入各類中心導管及其置放部位,藉由系統進行數據統計,並針對置入部位與感染案件的相關分析與檢討。

加護病房中心導管相關血流感染密度持續改善:2021年4.29‰→2022年3.21‰→2023年1.91‰。但一般病房中心導管相關血流感染密度改善成效有限。適逢2023年完成Buddle Care資訊化,於各類管路中以CVP導管置放率及感染密度皆占所有中心導管最高,故再進一步針對全院CVP導管與非CVP導管之感染密度及置入部位分析發現:加護病房與一般病房之CVP導管置放於鼠蹊部之比率皆3成左右,且非鼠蹊部位之感染密度亦相仿,分別為3.40‰及3.42‰,但置放部位為鼠蹊部之感染密度,加護病房為1.88‰;一般病房為6.66‰。

有關中心導管相關感染之監測指標通常著重於加護病房之照護品質,透過組合式照護模式的確可以有效預防感染的發生,但實際情況往往是病人轉出加護病房後留置的中心導管於一般病房仍持續存在感染風險,特別是置放於鼠蹊部位的管路,扣除因透析需長期置放的中心導管外,CVP導管持續使用的必要性及延續性的品質監控是值得重視的。

會員專區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