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LOGO

歷年發表稿件

某醫學中心兒童血液腫瘤科病房血流感染率上升之調查與處理

群突發處理

壁報

某醫學中心兒童血液腫瘤科病房血流感染率上升之調查與處理

The Investigation and Management of Increas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Rates in the Pediatric Hematology-Oncology Ward of a Medical Center

經由醫療照護相關感染系統監測,發現本院兒童血腫科病房於113年5月份感染人次異常增多,感染密度為5.8‰(高於112年度平均值1.3 ‰),尤以血流感染佔4個人次(Z-Value 2.199),其中2例則分別置放PORT-A、PICC,於是做進一步資料分析探討及介入處置。

1.收集資料:採回溯性調查分析病人相關病歷,並至臨床實際觀察與查核,及了解現場照護人員互動情形,於113/7/15進行跨科部會議。
2.介入感染管制措施:實地觀察人員中心靜脈導管植管及照護,是否遵守相關規範、手部衛生遵從…等,加強宣導與稽核並立即回饋相關缺失。

1.本單位為兒童血腫科病房,總床數為29床,113年1~4月醫療照護相關感染密度血流部位為0.8‰,此次血流感染件數共4件,男:女=3:1,年齡為1~15歲,感染前住院天數:5~25天,感染前中心靜脈導管使用天數:PICC(8天)、PORT-A(26天),放置導管原因為病情化療所需。分析血流感染菌種皆不同,感染床位、時間不相近,無人、時、地相關性。
2.實地觀察照護過程:分別於113/7/3、113/7/8、113/7/9實地觀察人員,於臨床照護執行PICC care及On PORT-A過程如下:
(1)備物時將無菌棉棒置放2%CHG裡等待消毒,溶液持續開蓋。
(2)PICC照護未落實SOP:移除敷料未戴清潔手套、換藥時未使用無菌治療碗。
(3)洗手五時機未落實:丟棄拆除後的敷料,戴無菌手套前未洗手、覆蓋敷料後,拆除手套未洗手。
3.針對稽核結果給予相關建議,包括:(1)越接近皮膚消毒前再開封無菌棉棒及溶液(2)建立內部稽核機制,如:中心導管照護審核及洗手時機,落實相關SOP及手部衛生,確保每位人員一致性作法。

此次血流感染異常上升,除了本身病人感染風險因素以外,可能醫療照護相關原因為:(1)執行導管照護過程有染汙風險;(2)皮膚消毒未完全;(3)未落實洗手五時機,經介入相關感染管制措施後,後續監測結果:113年6、7月血流感染分別為0及1.4‰ (1人),建議單位應持續保有內部稽核機制,以降低感染的風險。
癌症病人除了內源性感染外,因導管放置造成之感染為外源性感染的主要原因,因此需加強落實bundle care,並經由此次經驗將癌病童長期管路介紹及照護納入單位次專科實務照護教育,確實執行多面向措施,才能降低血流感染,提昇照護品質。

會員專區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