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論文投稿
病人的安全就是醫院的基石 感染管制是病人安全的基石
探討心臟加護中心血流感染上升調查處理經驗分享
投稿分類 群突發處理
主委發表種類: 壁報
投稿標題(中): 探討心臟加護中心血流感染上升調查處理經驗分享
投稿標題(英): Exploration and sharing of experience in investigating and handling the rise in bloodstream infections in cardiac intensive care centers
投稿摘要(前言): 血流感染是醫院最常見的醫療照護相關感染,依據美國疾病預防管制中心的相關資料指出,中心導管提供醫療上的需求,但置入過程若未採取嚴謹的無菌措施,可能增加導管相關血流感染機率,並延長住院時間達到三週,且因感染而死亡的比例達到四分之一。此次事件在探討心臟加護中心113年4-6月血流感染升高,主要收治心臟內外科病人,因疾病嚴重度高,需長期使用中心導管來輔助治療,藉由多元感管措施降低血流感染。
投稿摘要(方法): 回溯性探討心臟加護中心113年4-6月醫療照護相關感染個案,分析年齡、住院天數、感染部位、菌種等項目,介入感管措施: (1)加強手部衛生教育並落實五時機。(2)置放PICC導管保留導管與針眼距離至少1公分,以利人員消毒(3)落實無菌技術、以2%CHG消毒,遵守最大消毒範圍及乾燥時間。(3)中心導管全面改用密閉式注射帽,減少重複裝卸以免增加感染機率。(4)中心導管全面改以防水抗菌敷料。(5) 主管不定期查核中心導管消毒護理。(6)環境清潔確實以1:50漂白水擦拭環境並加強門把及床欄等地方,並以ATP監測。(7)落實Bundle care並每日評估及早拔除,感管師定期抽測執行狀況。(8) 與感染科醫師討論審慎使用抗生素。
投稿摘要(結果): 心臟加護中心4-6月發生血流感染共10例,感染密度為10.2 ‰、5.05‰及13.0‰,分析個案平均年齡68歲,住院29天,有9例有中心導管;其中感染菌株以Klebsiella pneumoniae及E. cloacae為最多,都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或腎臟病等慢性病,以Chi-Squares及Fisher exact統計方法,每月血流感染未達統計學上之顯著意義,床位、科部、菌種雖未有集中情形,但比較同儕醫院感染率仍為75百分比,後續感管師、護理長及專責主治共同討論調查,找尋問題,並提出相關感染管制措施,此段期間有多位病人移生Extensively drug 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XDRKP),會同感管醫檢師予環境採檢,挑選移生個案及公共區域採集40個檢點,進行Klebsiella pneumoniae細菌培養,結果未檢出Klebsiella pneumoniae。追蹤7-10月感染密度下降0‰、5.18‰、2.60‰、4.69‰。
投稿摘要(討論): 綜整上述結果,病人疾病嚴重度高且都置放多條中心導管,並使用第2代以上抗生素,不排除為此次感染異常原因。依文獻指出有各種因素會增加發生 感染的風險,包括患者不可改變的特徵(如年齡、本身疾病)及與中心靜脈導管插入或維護或與醫療照護設置相關的潛在可變因素且抗生素耐藥性是所有導致 感染常見微生物的問題。此次感染上升,除了疾病內源性感染外,改變可變因素是重要的,因此落實bundle care,確實執行無菌技術,合理使用抗生素,才能降低血流感染,提昇醫療品質。
稿件檔:
加入會員 | 忘記密碼
1.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
2.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3.感管之友轉正式會員沿用原密碼。
帳號
密碼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