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LOGO

歷年發表稿件

文獻回顧:急性後期照護病房(PAC)與MRSA的關聯及感染管制策略

防護措施

壁報

文獻回顧:急性後期照護病房(PAC)與MRSA的關聯及感染管制策略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o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ost-Acute Care Units (PAC) and MRSA, and Infection Management Strategies

急性後期照護(Post-Acute Care, PAC)病房是病人由急性醫療住院過渡到社區復健的重要環節,隨著住院天數縮短,PAC病房的角色日益重要。然而,PAC病房常成為多重抗藥性微生物(MDRO)移生與傳播的溫床,其中包含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PAC病房中的長期住院、侵入性治療和環境因素,皆顯著增加MRSA感染的風險,對感染管制提出挑戰。

本文以文獻回顧為基礎,探討PAC病房中MRSA傳播的關鍵因素,並審視本院的感染管制措施。文中整理了醫學中心和區域醫院的MRSA數據,包括2015至2024年間的感染比例和抗藥性變化,同時分析PAC病房內病人的感染模式、危險因子及相關感染管制措施。

1.PAC病房的MRSA移生與感染:約51%的病人在入院時攜帶至少一種MDRO,其中12%在住院期間新感染MRSA。且出院後,超過一半的病人仍攜帶MRSA,進一步增加社區傳播的風險。
2.再入院與傳播:約25%的PAC病人在30天內因感染等問題再度入院,加劇醫療機構間的MRSA傳播。
3.環境與侵入性設備:MRSA可在環境中存活,病人因環境感染的比例高達23%,而侵入性設備是感染的風險因子。
4.MRSA抗藥性趨勢:2015至2024年間,醫學中心及區域醫院加護病房的MRSA抗藥性由69.9%下降至63.2%,但整體抗藥性問題仍不容忽視。

MRSA在PAC病房的傳播涉及病人的健康狀況、侵入性設備使用、環境清潔和抗生素濫用等多重因素。病人如行動受限或有慢性疾病,容易受到感染;長期住院及使用侵入性設備則會大幅提高感染風險。此外,約23%的病人因環境而雙向感染MRSA。儘管已建立手部衛生和環境消毒措施,執行上的落差仍使MRSA的控制成效不佳。
在本院,手部衛生遵從率為97.8%,正確率達99.2%,但缺乏外部查核或神秘客機制,可能使數據無法真實反映情況。為改善此問題,計畫進一步強化手部衛生教育,並實施交叉稽核及不定期查核,以提高執行的真實性與警覺性。在環境消毒方面,缺乏客觀查核機制及清潔人員的職前教育,導致消毒效果不一致,計劃導入螢光測試進行客觀稽核、加強清潔人員的教育訓練,提供必要的防護裝備及清潔工具。
抗生素濫用是MDRO增長的原因之一,目前本院抗生素稽核僅依賴紙本查核,無法即時提供使用建議或審視歷程,容易導致抗生素的不當使用。為此,期望可建立一個完善的稽核系統,落實監控並減少不適當使用,以降低MDRO的風險。
控制MRSA傳播藉由多面向的感染管制措施及醫療人員的協作與跨部門合作,改善現有措施及強化資訊,期望可有效降低MRSA及其他MDRO的傳播風險,提升病人的健康狀況並保障醫療環境安全,才能達到感染管制的最佳效果。

會員專區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