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論文投稿
病人的安全就是醫院的基石 感染管制是病人安全的基石
探討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期間接觸者篩檢策略
投稿分類 感控監測
主委發表種類: 壁報
投稿標題(中): 探討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期間接觸者篩檢策略
投稿標題(英): Exploring Contact Tracing and Testing Strategies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投稿摘要(前言): 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的快速傳播使得公共衛生系統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的高傳播力,尤其在醫療機構內部,快速傳播的風險十分高,在這場全球大流行中,接觸者篩檢成為防控疫情的重要措施之一。在人員進出頻繁的急性醫療機構中,群聚事件幾乎無法避免。本文旨在介紹2022年全台各地疫情爆發初期某醫療機構發生的COVID-19群聚事件,並詳細說明在事件發生後如何修訂COVID-19解隔條件及新增同病室篩檢措施。希望通過此次經驗分享,為未來處理類似群聚事件提供參考。
投稿摘要(方法): 事件的起因是護理長來電告知於06/07日晚間一名陪病者因發燒接受COVID-19 PCR篩檢,結果顯示CT值為15.6,顯示為陽性。此外,該病房內有兩名已經解隔的COVID-19確診患者,皆需要進行大量飛沫微粒 (Aerosol Generating Procedures, AGP)。基於此情況,對同病室所有人員進行篩檢,結果顯示所有篩檢結果皆為陰性。然而,同日有三名醫護人員的COVID-19快篩結果呈陽性,並因此啟動疫調程序。隨後,陸續發現其他人員也確診為陽性。
投稿摘要(結果): 1.陽性個案處置:確診的陪病者被移至專責病房,並對同病室的接觸者進行隔離觀察,持續7天,並在第0、3、7天進行COVID-19快篩。陽性之陪病者離院返家。 2.病房清潔:對確診者所住病室進行全面清消,包括圍簾清潔和濾網更換。 3.環境管控:加強病房內外的環境清消,強化手部衛生要求,落實防護裝備(PPE)使用規範,並要求個人單獨用餐,避免群聚聊天,保持社交距離。 4.政策修訂:醫院根據此次事件,重新修訂解隔條件-(1)中重症病人症狀緩解+COVID-19 PCR陰性或CT值大於等於30方可解隔。(2)輕症病人症狀緩解+5天內COVID-19快篩陰性方可解隔;並新訂同病室陰轉陽篩檢的措施。 5.外出管理:建議病人和陪病者盡量待於病房內,避免隨意外出。
投稿摘要(討論): 經過此次COVID-19群聚事件後,醫院通過修訂解隔條件和新增同病室篩檢措施,不僅能夠有效保護醫療人員的安全,還能及時發現潛在的無症狀個案。尤其對於陪病者,因其往往會結伴外出,醫療機構需進行柔性勸導盡量勿隨意外出。此外,對於確診病例應及早進行隔離措施,並通過疫情調查及快速篩檢,及時匡列和隔離相關接觸者,從而減少病毒的進一步傳播,降低醫療機構的負擔。
稿件檔:
加入會員 | 忘記密碼
1.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
2.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3.感管之友轉正式會員沿用原密碼。
帳號
密碼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