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論文投稿
病人的安全就是醫院的基石 感染管制是病人安全的基石
即時圖像記錄:提升血流感染稽核效率
投稿分類 感控監測
主委發表種類: 口頭
投稿標題(中): 即時圖像記錄:提升血流感染稽核效率
投稿標題(英): Real-Time Imaging Record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Bloodstream Infection Prevention Audits
投稿摘要(前言): 血流感染是醫療照護相關感染中最具挑戰性的問題之一。過去我們採用CVC bundle care(中心靜脈導管組合式照護)的標準化模式,將評估項目嵌入護理紀錄中,以落實每日評估的完整性。這項政策在降低血流感染率方面成效顯著,然而其局限性也逐漸顯現,包括: (1)不同場域的差異:非重症單位,血流感染的目標應聚焦於靜脈輸注液管理,而不僅是CVC bundle care評估項目。 (2)缺乏即時性觀察:中心靜脈導管的置放過程及後續護理的時機通常難以即時觀察監測,導致感管師稽核多依賴事後的護理紀錄。然而,這些紀錄多為制式文字,並無法即時發現潛在問題進行改善措施。
投稿摘要(方法): 單位感管師採用目標式稽核,每月至少1次至單位抽查血流感染相關的護理措施。稽核時間點選在護理人員結束上午的治療後(約10:30-11:00),主要針對有中心靜脈導管及使用靜脈輸注的病患進行快速盤點,查核內容包括(1)是否確實完成CVC每日評估項目;(2)是否正確執行靜脈輸注管路的操作與收點滴程序。如發現異常情況,感管師以拍照的方式記錄,並利用浮水印軟體將時間戳記及病床號加入圖片中,傳送給單位護理長,以便精準反映問題細節,並針對缺失進行即時指導與改進。
投稿摘要(結果): 稽核的結果發現,以下情境較為常見: (1)CVC滲血超已超出抗菌凝膠範圍而未更換;(2)無菌透明透氣敷料已潮濕有水氣(常見於Port-A裝置);(3)無菌透明敷料沒有服貼皮膚(多見於頸部置放);(4)收點滴時,將IV set反插入Needle free Y connector lid,容易彈開造成汙染 。護理長普遍反映,照片佐證使問題更具可視化,也避免了文字描述不清引發的誤解,提升了稽核的準確性與有效性。同時,經由雙向討論後,這些圖像也成為具體案例的教育訓練素材,有助於提升護理團隊的技術能力。針對反插式收點滴操作的問題,後續導入了拋棄式輸液帽,每次輸注完成後單次使用,確保管路的密閉性,進一步降低感染風險。
投稿摘要(討論): 即時圖像記錄稽核方式填補了傳統護理紀錄中真實性不足的缺口,透過實地觀察及雙向討論,找出可能解決的策略。不僅如此,此模式還增強了單位主管對照護現場的掌控力,進一步提升了護理品質與病人安全。未來,我們期望將此模式與更多醫療資訊系統相結合,實現感管師工作的數位化與精準化,進一步發揮其效益,全面提升預防院內感染的成效。
稿件檔:
加入會員 | 忘記密碼
1.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
2.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3.感管之友轉正式會員沿用原密碼。
帳號
密碼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